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到2020年,国内“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为完成上述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在“能源发展重大工程”中特别指出,要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新的核电项目。
中广核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大陆在运机组30台,装机2856.6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核准口径),装机2945.9万千瓦,在运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仅1.8%,发电量约占全国的3%,远远低于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10%的比例。
“中国核电发展的规模还太小,需要在未来15年中坚持规模化发展。”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
中国不仅要规模化发展核电,而且速度很快。“中国的核电发展很快。”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今年1月公开表示,2015年(国家)批复建设的核电机组是8台,开工建设的是6台,投入运行的是8台,其中投入商业运行6台。
中国如此发展核电,其背后与核电技术获得突破有关。笔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国内在运的核电站主要采用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核电技术。此前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核电人士均表示,中国未来新建的核电项目都采用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这些技术能够确保建成的核电站不会出现类似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灾难。
作为高端技术产业,核电的一大特点是投资数额巨大。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一般来说,一台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总投资约200亿元。中核集团官网在2014年公布的一则消息显示,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桦曾在当年表示,福清核电项目6台核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年总产值将达到170亿元,(建设及投运期间)至少可拉动当地GDP增长近4000亿,增加近3万人的就业。
“我们国家目前是有效投资需求不足,应尽快把投资用于和环境改善相关的方面,而核电建设是改善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在此前对本报说。中国核电行业普遍认为,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用核电这样的“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了中国“能源改革的共识”。
与此同时,中国的核电企业正在力争把更多的核电站卖到国外去。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今年年初对外宣称,“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正式签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电站商务合同及压水堆核电站框架合同……成功登陆竞争性的拉美核电市场。”此前,中核集团牵手中广核参与英国核电项目的投资建设。
为推动核电出口,中核集团和中广核斥资5亿元组建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在3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中核集团向本报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公司“将积极实施国家核电发展战略”,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核电技术出口海外的主力品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