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十二五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加快产品升级,钢铁产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份看似并无太多亮点的产业规划,透露出中国政府深度推进钢铁产业“去产能”的决心。
11月1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下称《升级规划》),将“去产能”列为重点任务之首,并提出到2020年,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
单纯从压减规模来看,上述目标并不是首次提及。今年初,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在五年内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一些敏锐的观察人士注意到,《升级规划》中关键说法的变化,将“压减”变为“净减少”。
“以前政策有点模糊,可能出现一边去产能,一边总产能不降反升的怪现象。”两位不方便具名的钢铁业资深研究人士称,本次明确为“净压减”,意味着总产能必须下降。
分析师表示,这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五年计划首次将“去产能”列为重点任务的首位。相比之下,十二五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加快产品升级。从中反映出,钢铁产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该文件规定,“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
关于“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表述,在此后的官方文件和官员的公开表述中频繁出现,包括此次的《升级规划》。
实际执行却被指“不严格”。“地方政府阳奉阴为,执行过程中或装糊涂,或明知故犯,投机取巧,花样多多。”上述要求匿名的行业研究人士称,“现在去产能仍有弄虚做假的,声称高炉关停了,但过几天又开启。部分地区的钢厂还存在以拆小建大名义变相新增产能,甚至偷偷建高炉的现象。”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产能达到11.3亿吨左右,几乎比期初翻了一番。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70%左右,钢铁产能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
“‘十二五’期间只看淘汰产能目标,却没控制住总产能,结果是一边淘汰,一边增加产能。”上述分析人士称,“十三五”规划开始注重总量控制,是积极信号,下一步很可能要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严控企业变相新增产能。
《升级规划》称,“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钢铁项目也要实行减量置换”。
同时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地区按不低于1:1.25的比例实施减量置换。2015年(含)以前已淘汰产能、落后产能、列入压减任务的产能、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不得用于产能置换,列入产能置换方案的企业和装备必须在各地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上述研究人士认为,作为中央政府发布的未来五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指导性文件,此次发布的规划标题不同于以往。包括钢铁在内的各产业“十三五规划”多命名为“发展规划”,近期发布的稀土、建材、有色金属工业等“十三五规划”便如此,唯独钢铁工业规划命名为“调整升级规划”,“突出了钢铁工业供给侧改革,将以去产能、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为重点。”该人士称。
在去产能方面,《升级规划》提出,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规关停退出。2016年全面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高合金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
该规划还特别要求,必须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除了发挥社会监督举报作用,还要利用卫星监测等技术手段,全面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未列入钢铁行业规范管理的钢铁生产企业和项目。
针对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僵尸企业”,工信部则要求地方政府停止财政补贴,停止银行贷款。同时强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由市场主体自主选择,严禁僵尸企业作为债转股对象。
对于建设“钢铁巨无霸”,这份规划没有具体详细的描述。此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曾向工信部建议,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2家超亿吨粗钢产量企业,3-5家5000万吨级以上企业,6-8家3000万吨级以上企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是国家级行业规划研究和工程咨询事业单位,全程参与了中国钢铁产业“五五”至“十三五”发展规划、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编制工作。
《升级规划》提出,要建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领军企业”,“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家世界级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同时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等领域形成“若干家世界级专业化骨干企业”,并支持产钢大省的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推进区域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家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改变“小散乱”局面,提高区域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影响力。该规划还特别强调,兼并重组要实施减量化,避免“拉郎配”。
上述规划列出的多项具体指标,同样显示出中国政府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年加快调整的“雄心”。
分析师称,产能利用率目标定为80%,高于3月工信部提出的75%;其次,产业集中度(前十家企业)将在2020年提至60%,较去年工信部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前五年完成。此外还首次设置了主业劳动生产率目标,到“十三五”末要由目前的行业平均514吨/人*年,翻番至1000吨/人*年。
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上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培育形成一批钢铁智能制造工厂和智能矿山,“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在全制造工序推广知识积累的数字化、网络化。支持钢铁企业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
中国钢铁产业进行调整升级,是全球宏观经济步伐调整的必然结果。工信部预测,2020年全球粗钢消费量和产量基本维持在16亿吨左右水平。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下,粗钢消费将呈稳定和小幅增长态势,但“十三五”中国钢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仍将呈双下降走势,粗钢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7.6亿吨峰值基础上,预计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粗钢产量7.5亿-8亿吨。去年粗钢产量为8.04亿吨,为近三十年来首次下降。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中国粗钢累计产量为6.73亿吨,同比增长0.7%。据机构预测,预计今年全年粗钢产量8亿吨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
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在10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2016年全国钢铁去产能目标任务有望提前达成。今年1-9月,全国钢铁企业共退出产能4000万吨,已完成全年4500万吨去产能任务的90%。同时,预计10月底前,钢铁央企将提前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压减粗钢产能719万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