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砼生产设备 » 正文
【分析】混凝土施工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混凝土施工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来源:砼商网 作者:砼商网编辑部 发布日期:Sep 1, 2016 阅读次数:1880 收藏 打印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施工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混凝土由过去的不掺或单掺掺合料到现在的双掺及到多掺。商品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朝着个性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日趋完善。但是,商品混凝土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应用技术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深入细致地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水平。

1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首先从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节点控制,在节点控制的过程中,抓住要点,即从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强度、和易性、可泵性、泌水率及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入手。

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选用旋转窑P.II42.5R或P.O42.5R水泥。

(2)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和矿渣。粉煤灰选用II级灰,矿渣:选用95级矿渣。

(3)外加剂:选用缓凝减水剂(能保证强度、泌水率1小时<3%,1小时坍落度损失<40mm)

(4)砂:河砂,Mx在2.0~3.1之间,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

(5)碎石:5~31.5mm或5~25.0mm连续级配的碎石,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压碎指标≤12%,针片状≤15%。

上述原材料进厂时试验室要严格把关,按规定批量取样检验,合格后通知入仓。我们都是要求厂家先送样本过来进行全面的物理性能试验和试配。如水泥的物理性检验、外加剂适应性试验、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石的压碎指标和级配、粉煤灰的细度和烧失量等指标,须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最后按送样本收货,若与样本不符坚决退货。

1.2 生产配合比的确认与调整

确认的生产配合比一般情况下,试验室配制强度为:

C20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强度较其强度等级提高6~8MPa

C25~C45的混凝土强度较其强度等级提高8~10MPa

C50及以上等级的混凝土强度较其强度提高10~15MPa

商品混凝土行业所取的标准差为何这么大?这其中涉及到原材料的波动(特别是水泥波动影响最大)、生产设备的计量误差、人员素质、运输过程等因素。也就是说生产配合比是从保守配合比到三个月生产混凝土的强度统计后,降低水泥用量,再次强度统计,降低水泥用量。但是,最终降低到一定的下限后,其稳定性也降低,企业承担的风险就大。

生产配合比的及时调整包括:(1)砂率的及时调整;(2)含水率的及时调整与控制;(3)不同季节配合比调整;(4)特殊情况下的配合比调整(如:偏细砂、粉煤灰细度>30%等不合格的原材料)

1.3 水胶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胶比息息相关,强度的稳定与水胶比稳定成正比,如何控制水胶比呢?

(1)单方用水量不变。

(2)砂、石含水率的准确测定。

(3)在单方用水量不变而又满足不了坍落度的情况下,可调整0.1%~0.2%外加剂。

1.4 计量系统的控制

(1)砂、石每二个月校检一次。

(2)水泥、粉煤灰、矿渣、外加剂、水每15天校检一次。

1.5 搅拌系统

搅拌时间短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搅拌时间长则降低生产效率。搅拌时间的取值以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好为前提。

(1) C40以下的混凝土搅拌时间25~30s。

(2) C40以上的混凝土搅拌时间35~45s。

因为C40以上的混凝土水泥用量比较多,所以在搅拌时间必须要长,这样才会搅拌得均匀,坍落度才明显。

1.6 出厂检验和施工现场及时反馈信息

(1)出厂检验率100%,对每车都要目测和易性、坍落度是否满足控制要求,这是施工方衡量混凝土的唯一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控制室。

(2)施工现场技术服务人员要及时反馈信息(含现场坍落度、泌水情况、可泵性及泵送速度、车辆等)

2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 泵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商品混凝土以泵送形式输送的方量逐年增大。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直接影响到其质量,若该性能不满足要求,甚至会波及到企业市场占有率及企业的信誉,给企业造成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所以要充份了解影响混凝土可泵性的原因,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造成商品混凝土可泵性差的原因有:

(1)未按泵送程序用水洗管,润管砂浆太少,造成堵管。因此要强化按程序执行,用足量的水洗管,润滑泵管的砂浆不少于泵管体积的50%。

(2)砂率过小、砂过粗(Mx>3.6),砂的颗料级配差(0.315mm以下筛余<15%),均会导致混凝土可泵性差。因此要提高砂率,选用Mx为2.4~2.8的中砂,适当增加粉煤灰的掺量,弥补砂中0.315mm以下筛余细粉未含量的不足。

(3)碎石级配差,甚至是单粒级配,最大粒径大于泵管直径的1/3,也会致使混凝土可泵性差。因此要采用人工级配,控制最大粒径<管径的1/3,选用5~31.5mm颗粒级配良好的连续粒径级配碎石。

(4)运输距离太远,车辆供应不足,断车时间过长,泌水率过大(大于5%),使泵管内的混凝土水份流失,致使混凝土干涩,导致塞泵。要加强车辆调度,在车辆未来时,采用养泵式输送混凝土(即每隔5分钟左右打一次泵,使混凝土松动)直至接应车辆来一次泵完。调整配合比,控制混凝土1小时泌水率<3%。

(5)混凝土到现场坍落度偏小,现场施工太慢、压车时间过长,导致坍落度经时损失大,造成泵送困难。因此要根据运输距离测算时间,根据坍落度经时损失确定出厂坍落度;积极与施工单位协调,加快施工速度;强化调度、避免压车;随车携带外加剂,以便及时调整坍落度。

2.2 水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钢筋笼和钻孔的中心要对应,定位要准确。如果不放到孔底的钢筋笼,要特别注意吊环、吊钩的强度及牢固性。钢筋笼吊放时要保持轴线顺直、位置居中,严禁碰撞孔壁,以免产生坍孔。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应立即安设导管。

(2)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³水泥砂浆,将之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和砂浆,使滑阀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

(3)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根据导管内混凝土压力与管外水压力平衡的原则,导管内混凝土必须保持的最小高度为:。而管中混凝土的体积就应为Vd=πd²·H/4(d为导管直径)。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混凝土下灌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会导致泥水从导管底口进入。如果出现这种导管入水现象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机清出,然后重新下导管灌注。

(4)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控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此时要注意,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可以微向上提动导管,而如果要提升导管0.5~1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就应该拆除部分导管。要注意观察孔口是否返出泥浆。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如果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易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致使导管无法拔出造成事故。而提管过程中要缓缓上提,如过猛易使导管被拉断。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6m,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同时应注意灌注速度。

(5)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0.8m高度,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将其凿除。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将部分沉淀土掏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以上是灌注混凝土时易出现问题和各个基本步骤,同时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比如混凝土拌制后,应在1.5h之内尽量灌注完毕;清孔不彻底会造成混凝土中夹泥;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滑槽徐徐流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2.3 道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道路混凝土在商品混凝土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由于施工不当和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导致一些道路工程出现起灰、露砂、脱皮、假凝(混凝土表层起一硬度而中间部分混凝土尚未凝结)等问题。06年笔者在东莞某道路工程中遇到过“棉花”混凝土。施工当时温度高且风大,混凝土表面已出现凝结,但用手按下去时有弹性的情况,这就是说明混凝土中间层还没有凝固,因此就要求施工人员进行多次抹面,使表里温度均匀,避免出现裂纹演变成裂缝。

2.3.1道路混凝土起灰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1)粉煤灰掺量过大浆体丰富。措施:降低粉煤灰掺量,每方混凝土掺30~40kg,降低砂率。

(2)混凝土过振。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按规范要求振捣。

(3)水灰比过大。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

2.3.2 道路混凝土露砂、脱皮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1)混凝土泌水率过大,混凝土离析。措施:调整配合比,使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控制泌水率<3%。

(2)施工人员抹面太早,混凝土继续泌水带走水泥浆。措施:施工人员应掌握抹面的时间,收水后打磨提浆,进行二次收面。

(3)施工人员用干水泥收水直接抹面。措施:禁止用水泥收水抹面。

2.3.3 道路混凝土假凝原因及整改措施

夏季气温较高,烈日爆晒造成表层水快速蒸发。而混凝土过于粘稠,且混凝土的内水气排不出。混凝土表层失水后凝结出一层硬皮,且硬皮表面出现绿豆、黄豆粒径大小的气泡。混凝土水化释放出的自由水无法排出,导致凝结时间延长。同时外加剂中约3%左右的含气率被硬皮阻止无法排出,导致硬皮表层出现气泡。

措施:施工时抹平混凝土后应立刻覆盖塑料薄膜来防止混凝土表层失水。配合比砂率减小,浆体不宜过多,混凝土不要过粘稠,最好略带有泌水。

3  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受原材料的波动及气温、运输距离、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均会给其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商品混凝土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混凝土公司的技术,生产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加强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更为关键的是要综合、系统地考虑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成立客户服务小组,进行现场施工跟踪服务,就技术上的问题现场指引和示范;对难点、要点因素进行了突破,克服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从而达到产品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优质的商品混凝土应用于工程中。

【推荐】

【新闻】国家级PPP示范项目申报火爆 总

【新闻】中联重科“荣誉员工”向艳梅勇

【新闻】中国铁建承建宝兰客专第一长隧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