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世界经济充满挑战,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中国制造企业,将如何积极应对,怎样通过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变革,实现大转型、大突破、大发展?
在徐工集团智能化装载机制造基地,记者看到,近17万平方米,相当于24个足球场大的厂房里,下料、结构、总装等生产工序都可以一气完成。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操作车间中,机器手在空中挥舞,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
尽管是领域内的“大块头”,但在世界经济低迷大趋势下,徐工也难以独善其身。曾经是中国制造业范本的徐工将如何调整方向、实现突围?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一一作答。
问:王总,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从2011年就开始走下坡路,这个大背景下,您说徐工集团喜忧参半,喜在哪里,忧又在哪里?
王民:喜就是我的产品结构的调整、国际市场的布局有成效,已经开始树立起自己中高端的形象;忧的就是整个行业和市场的需求在减少,受到了一个很大的影响。
问:有人认为,国内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质增效。您怎么看?
王民:由于我们过去只注重市场卖产品不注重服务,只注重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注重美誉度,所以我们产品价格现在还达不到一流企业的价格水平。
记者:我们知道,您有一个“珠峰登顶”的理论,就是快到顶峰,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您说的“顶峰”是个什么概念?
王民:在和跨国公司直面竞争的时候,一些高端的零部件上,对产品的全面的理解上我们还有一定差距。
问:现在我们国家有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其实徐工集团布局海外市场相对还是比较早的。这方面的目标是什么?
王民:我们还是刚刚开始。我的目标就是要在五年左右,应该是“十三五规划”,徐工有一半的收入要来自海外。
问: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您对企业未来十年的规划是?
王民:十年之后徐工要稳稳地站在(世界)前三位,那时候,中国制造真正被世界用户所喜爱,那个目标,那个理想就实现了。
【业绩报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台汽车起重机在徐工诞生。今天,徐工移动式起重机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跻身全球第一。凭借覆盖五大洲的营销服务网络,徐工在德国、巴西、美国、印度等地都已拥有制造基地,实现年营业收入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其中海外收入高达130多亿元。深耕核心科技、落子海外布局,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正在通过转型升级撬动全球市场,实现智造领跑的产业涅槃。
【推荐】
【业界】孟伟参加轴承行业2015年会暨轴
【新闻】工程设备在低温状态下的使用要
【知识】盘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