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砼闻天下 » 正文
比尔·盖茨做对比:中国三年水泥用量超过美国一个世纪
比尔·盖茨做对比:中国三年水泥用量超过美国一个世纪
来源:砼商网 作者:砼商网编辑部 发布日期:Dec 10, 2015 阅读次数:1768 收藏 打印 
摘要:中国的水泥产量和消耗量均占全球的60%左右——仅三峡大坝工程一项就要耗用1600万吨水泥。

 比尔·盖茨做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对比,让大家对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对水泥的狼吞虎咽有一个直观认识。比尔·盖茨在个人博客上表示,2011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消耗了66亿吨水泥,超过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的消耗量。但是看看美国在1901年至2000年期间建造了哪些工程:各种摩天大楼、州际公路、胡佛水坝等等,而期间消耗的水泥总共只有45亿吨。不过,盖茨没有能够呈现中美两国地理环境、建筑习惯的差异,因而有些大惊小怪。

比尔·盖茨在个人博客上比较中美水泥消耗



这是盖茨博客该文的截图


盖茨一定感到很吃惊!


盖茨的数据靠谱吗?我们进行了查证。水泥工业作为我国建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约占建材工业的40%,总产量自1985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据欧洲水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水泥产量合计达到40亿吨,其中中国为24.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8.6%,紧随中国后面的印度占全球产量的7%,而美国仅占全球总产量的1.9%

据了解,从1978年到2007年,30年时间,中国累计生产了130.86亿吨水泥。而从2008年到2014年上半年,6年半时间,中国累计生产了127.73亿吨水泥,6年半的水泥生产约等于前30年的总和。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泥需求量或消费量与该国或该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发展的一般趋势遵从“S”形曲线规律。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处在经济起步阶段时,水泥需求量呈缓慢上升态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时,水泥需求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而达到水泥需求的高峰期(亦称拐点、饱和点或顶点)时,通常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进入成熟期后,水泥需求量会逐渐下降并趋近于一个常量。我国水泥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从1949年到1984年,共经历了35年,该阶段年人均水泥消耗量50~100公斤。高速发展期从1984年开始,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和水泥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预计这一阶段将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陆续结束。

随后,水泥发展逐渐进入成熟期,进入成熟期后水泥产量将逐步回落,接近稳定后,年人均水泥消耗量约为500~700公斤,与发达国家目前的情况类似。中国真正的大规模建设是从1992年开始,到目前20多年时间,目前的人均消费量已高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水平。日本、韩国和台湾三个地区在达到峰值时的人均累计消费量都在21吨左右。中国目前的人均累计消费量接近15吨,以每年1.5吨的速度累计上去,再过4年,就可以达到21吨的水平。但考虑到建筑习惯,中国的房屋建筑多为高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且由于丘陵较多,高速公路和铁路、水利建设时会消耗水泥量也高。所以,中国的水泥消费见顶时的人均累计消费量可能达到25吨左右。人均水泥消费持续高位一段时间后,进入水泥消费的下降期,最终达到稳定阶段的年均消费水平500700公斤之间。根据预测我国水泥消费量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峰值,约为22亿吨,2020年之后消费量逐年下降,在2030年进入稳定期约为8亿吨。假定2015年水泥综合能耗为90千克标煤,熟料比例为55%,替代燃料的发展仍可忽略不计,可得二氧化碳总排量为12.2亿吨,即为我国水泥行业产量峰值时的二氧化碳排量。

而在2040年之后的稳定期,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水泥行业余热发电及替代燃料技术在2015-2040年间飞速发展并逐步稳定成熟,以发达国家替代燃料使用比例状况结合我国国情,将替代燃料使用比例定为40%,则水泥综合能耗仅约为2011年的60%,即58.2千克标煤。而水泥中熟料比例假设为50%。则我国水泥行业在2040年之后的稳定期二氧化碳总排量为3.51亿吨。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