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专题专访 » 正文
为混凝土披上绿色新衣
来源:砼商网 作者:小静 发布日期:Sep 28, 2015 阅读次数:1268 收藏 打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生产混凝土的地方,似乎总是粉尘飞扬的样子,这怎么可能与“绿色环保”扯上关系呢?在贵阳,一位70后,却一直做着这样的绿色梦,并且还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就是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文勇。
  倪文勇原本是一个法律工作者,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建材行业。当时,与他有业务关系的贵阳九新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改制,倪文勇参与其中,并逐渐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不久,他成立了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倪文勇
  让倪文勇意想不到的是,公司刚成立便遇上了金融危机,合伙人纷纷撤资,公司一度陷入危机中。
  “为了能保住企业和员工,公司做了一个决定,管理层与员工一起只拿最低工资。当时虽然很苦,却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当年一起打拼的员工,有三分之二以上一直工作现在。”每当谈起这事,倪文勇为员工们感到自豪。
  当时,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下,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混凝土行业也迎来了发展契机,倪文勇最终渡过难关。
  可是,倪文勇很快又遇到了新问题。早就喊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贵州,对生态和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2010年,贵阳市甚至出台了生态文明条例,将生态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意味着,如果照着老路走下去,兴达兴可能随时面临陶汰。
  为了寻找出路,倪文勇特地赴日本、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决心要将一个污染企业转变成生态企业。
  考察回来,倪文勇投入6000万,把传统设备全部拆掉,换上了全新的环保型装置。自此,在兴达兴,粉尘不见了,废料、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生产线的升级换代,不但美化了环境,还节省了人力成本。“以前每台装载机需要2名工人,5台就需要10多人,现在一名工人就可完成所有上料系统的工作,而且工人就在控制室内操作。”倪文勇说,虽然技改一直在持续投入,但同时公司也在向生态要效益,总体而言每年成本反而节约上百万。
  如今,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麦社区的兴达兴厂房,见不到一点灰尘,周围环境好得堪比度假村。
  2011年,兴达兴成为贵阳市第一批生态文明企业。
  对于建材产业而言,如何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倪文勇算了一笔帐,生产500万方高性能混凝土,可节约石灰石资源950万吨,利用建筑开挖渣石垃圾885万吨。同比传统普通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60万吨,节约石灰石资源120万吨,减少碳排放量60万吨。与传统相比,科技创新的产物更具竞争力。截至目前,兴达兴围绕“节能、环保、低碳”这三个关键词,获得了16个相关的专利,其中6个发明专利,10个实用性专利。
  去年,兴达兴在上海股交所上市。 “挂牌后,私募销售情况非常火爆,有的人今天认购了500万元,过两天又再认购300万元,第一期7200万债券没多久就兜售一空。”在进入资本通道后,倪文勇又盘算着下一步的打算,他的公司开始向产业集群化发展。与此同时,作为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发起人,倪文勇邀请学者、行业权威专家一起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绿色实施标准,对全省的产业布局进行重新梳理,希望通过地方性行业标准来完善行业的治理,形成政府与行业协会共同监督企业的格局。”


该信息出自砼商网 (http://www.ccmn.net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