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时风1604系列大型拖拉机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今年以来,时风集团不断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加快新兴产业步伐,在市场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依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阶段性目标。据悉,1-6月,时风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70亿元,利税8.8亿元。
在6月28日召开的农业装备产品推广营销会上,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说:“当今世界,市场需求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企业要创造市场需求,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据介绍,今年以来,时风集团狠抓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产品升级上,重点突出中大型拖拉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100-120系列大拖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为采用了德国LUK离合器,传动扭矩大,还可选装GPS定位无人驾驶装置,可在夜间、雾天正常作业;130-160系列大拖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变速箱有64个挡位,能够满足各种作业要求,可选装电控传感的悬挂提升系统,实现了人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比如,1000和1204大型拖拉机今年四五月份仅在安徽太和县就销售了216台。经用户使用验证,产品质量可靠,性价比高。
玉米联合收割机开发了升级版、创新版产品,这些产品具有
整机体积小,强度高,性能稳定,投资效益好等特点,特别适合小型地块的不对行收割,满足了用户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重型三行4YZP-3B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备无级变速系统,操控更方便;加重分体式驱动桥,承载能力强;前后双秸秆还田机,使秸秆还田更彻底,更加适应用户需求。
刘成强表示,尽管农机补贴引导农机具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小型、中型、大型机仍然各有需求。在地块比较分散的地区,小型收割机更能适应需求,像有些地区,玉米种植仍然呈现一家一户特点,小型收割机仍然有广泛的市场。生产企业千方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就能在竞争激烈看似饱和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比如,时风集团打开西藏市场就是靠的小型拖拉机,现在时风小拖在西藏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0%。
在产业升级上,时风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和智能转型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不但行动快,更是舍得投入。目前时风集团已经引进2000余台数控加工设备、焊接机器人、涂装机器人和冲压
机械手,加快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建设进程。今年还计划引进500台机器人和数控剃齿机、数控钻攻中心等数控设备,以加快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
刘成强说,时风集团打造高端智慧制造平台的目标是使时风的现代农业装备产品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高效率。产品生产效率高,完全能够按照订单按时生产,按时交货。二是高精度。通过专业生产设备的引进,自主加工制约生产的关键零部件,不仅提高效率,更要保证加工精度,从而确保整机的良好性能。三是高性价比。尽管与高端农机具相比,时风在技术和制造水平上还有差距,但要确保产品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观察
要生存就必须改变
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说:“如果不想继续生存,那么改变就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不改变即死亡。
眼下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所谓的“新常态”其实说的是,一切都在变,而且是在加速的变,如何适应“新常态”?惟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要生存就必须改变。
对于企业而言,常说的转型升级其实质就是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应视转型升级为常态,因为技术和需求总是在改变。在今天,即便像谷歌、亚马逊、苹果这样站在数字经济最前沿的公司也都在一刻不停地转型。
时风集团能从一个小型单一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有着众多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不断改变的基因。从三轮车到柴油机,从农用车到汽车,从小拖到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从轮胎到化纤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到电动车这样的新兴产业。哪一次改变,都有人议论,有人质疑,但时风的决策者坚持这一理念不动摇,所以时风集团能走到今天并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英国人基思·威利茨在《数字经济大趋势》一书中这样写到:“随着数字世界的发展,创新的时间间隔正在被不断地缩短,而且将继续加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的成功,充分说明,机会总是存在的。正如基思·威利茨所言,“行业巨头们既在支配着数字世界,同时也深受数字世界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的影响。”因此,惟有改变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作为一个身处传统产业的制造业企业,时风能够在产业升级上超前巨额投入,充分说明时风集团的决策者对改变充满自信。在产品升级上注重实际需求,说明时风的改变又是脚踏实地的。
需求是稀缺的,但又无处不在,新的需求总在不断产生,就看你能不能抓得住。对于企业来说,改变有风险,更有机遇,而不变,则无疑会被淘汰。还是那句话,要生存就必须改变。
该信息出自砼商网 (http://www.ccmn.net) 群号:461026573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