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分析 » 正文
产能过剩困扰工程机械行业 期待国际化打开未来新局面
产能过剩困扰工程机械行业 期待国际化打开未来新局面
来源:砼商网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Oct 21, 2013 阅读次数:6329 收藏 打印 
摘要:“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可以在制造业板块中比肩世界优秀企业,谁能做好国际市场谁就能走到台前。”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16日在京表示。在经济增速和需求双降的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已开始尝试一条有特色的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双重驱动模式,并期待借此打开行业未来新局面。

产能过剩困扰行业

    16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等主办的2013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在京召开。对于全国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的工程机械行业,行业龙头企业家们认为,这个传统制造业难逃产能过剩和激烈竞争,未来的行业生命力在于技术创新,而国际化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新增长点。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很严重,”一位与会的龙头企业人士表示,“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例如挖掘机全国产能可达到60万台,而全球总产量才20万台。但一些高端产品反而还缺少。”

    受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双重影响,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经营情况不理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数据显示,2012年全行业八类主要主机销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

    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詹纯新说,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来看,都是个相对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但是通过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可以增加市场机会。日立建机株式会社社长辻本雄一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长期放缓,震荡明显,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竞争,更将战火烧向国际市场,未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国际化走在制造业前列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兼并收购机会,重新调整全球产业布局,为未来行业回暖蓄力。

    其中,2012年徐工集团收购德国施维英、中联重科全资持有CIFA、三一重工收购大象,都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借力技术创新、整合全球资源的集中体现。

    王民对记者表示,尽管世界经济仍然低迷,但机会也很多,特别是中国企业已经从扩张变为转型升级阶段,并将高品质产品和中国特有优秀服务带到全球市场。国际化仍然是下一步坚定不移的道路,中国企业谁能做好国际市场谁就能走到世界台前。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光安表示,从全球市场看,特别是新兴市场客户,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像过去想象一样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深度满足,而是被动接受了很多需求,例如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很多客户的特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经济学家汤敏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机遇之一,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相当多的发达国家亟须资金投资,下一轮企业要制定新的战略,按照世界新理念走出去,随着各国开放度回升,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世界市场的结合将对工程机械的产生巨大需求。

    创新加剧行业整合

    除国际化外,创新也是行业的重要推动力。“这个行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詹纯新说,在未来行业整合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使产品水准大幅提升,例如新材料碳纤维应用于泵车可以减轻长臂架数倍重量,同时强度增强数倍,还有高空作业平台等新应用扩展,都是通过创新创造新的市场。

    不过,中国工程机械仅仅发展了二十年,对比动辄百年的国际顶尖企业毕竟还很年轻。同时,技术创新既是中国企业打开全球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全球顶尖企业与中国行业的差距所在。

    “为什么行业排名第一的卡特彼勒那么牛,他的发动机技术可以超载30%,仅凭这一点我们的技术就比不了。国内还没有一家工程机械企业有自己的优秀发动机。”王民说。

    虽然如此,行业领军人物的态度还是乐观的。王民说,中国企业积累了多年的制造水平和管理理念,具备升级转型的水平。当前国内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化经验、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可靠性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未来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级企业,就要从扩张型走向转型升级,在技术、市场、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未来全球可能只有二十到三十家规模以上企业能活下去,企业需要差异化竞争,包括产品、销售、服务和运营才能与众不同地活下去。”辻本雄一指出,速度是这个行业的竞争要素,通过对目标的并购能够让企业有大跨度发展,但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再开展合适的并购和业务剥离。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运行已开始企稳回升,处于平稳发展态势。

    曾光安说,未来中国如果能走出10至15家强大的企业,中国就是行业强国,除了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和国际化经验都是挑战,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充满恶性竞争,合作仍然是出路。

    根据峰会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已占据11席,在前10强中,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榜上有名,分别位居第5位、第6位和第10位。(完)

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新华网北京频道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