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推荐文章 » 正文
2015年第一届全国公路再生技术研讨暨现场观摩会召开
来源:砼商网 作者:小静 发布日期:Apr 7, 2015 阅读次数:1504 收藏 打印 
2015年3月28日,2015年第一届全国公路再生技术研讨暨现场观摩会在深圳麒麟山景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吉林嘉鹏集团、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神针龙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公路施工方的专家和多家媒体,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大家利用这难得的机会进行着学习和讨论。
    本次会议首先由北京嘉鹏路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琦主持会议,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庆明致辞,周总对各位参会嘉宾的支持致以感谢,并表示,在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公路再生技术,筑造绿色公路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相信此次研讨观摩会将有力的推动再生技术在全国的使用和认可,并对这项技术充满信心。
    随后,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根发表名为《从数据看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的讲座,王主任在讲座中指出,在我国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中,沥青路面每年可回收再生利用的材料达到2亿吨!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旧路面回收资源,将为国家、企业带来巨大的资源优势。同时,王主任在讲座中介绍了再生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一一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入的讲解,也让参会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黄颂昌进行题为《再生技术》的讲座。黄工介绍了再生技术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再生方式在工程中的案例和经验分享,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为参加嘉宾介绍了再生技术推广的前景。他指出,再生技术在国外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经有40多年的应用经验,在10多年间,我国也对再生技术进行了大量应用,并完成了经验的积累,实践证明是可以并值得推广的。针对于不同的场合,各种再生技术成为互补的关系,应根据每种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用最合适技术。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黄晓明也讲解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关键技术》,黄院长详细分析了各种沥青再生方式的差异性,并针对沥青的再生和再应用进行了区别分析。黄院长认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伴随着荷载作用出现破坏时,面层再生或再利用、基层再利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但进行道路再生时,需要严格保证根据性能确定结构层位,这样才能保证再生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深圳龙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守逸讲述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龙大高速公路维护修缮工程中的应用》,通过龙大高速维护的项目,从侧面反映出热再生的节约环保性,他在案例中讲到,2013年通过多个方案的反复论证,最终选定用复拌型就地热再生进行此次高速公路的维护修缮,经过工程的施工,经济效益可观,同时对路面水害防治有明显效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100%,工程整体造价节约率达到30%。
    下午,首先由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路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管剔进行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机荷高速公路维护修缮工程中的应用》讲座,管总介绍了深高速公司在机荷高速公路上进行加铺型热再生路面维修,经过2年运营,各项检测指标均优良。同时工程造价节省率为46.68%,大大的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实现了低碳环保下的道路维护修缮工程。
    东南大学教授赵永利则重点分析了《就地热再生在江苏的实践与分析》,通过学术的角度,分析了就地热再生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了在施工方面的一些问题。未来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数字,也预示着再生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对于再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国家的道路建设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热再生的应用,自然也少不了对于冷再生的分析和研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主任陈景进行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若干关键问题》的讲座,陈主任认为,高等级公路进入改扩建的高峰期,采用再生技术RAP利用率可达到100%,减少污染,常温施工减少排放。同时,在公路建设、维护费用紧张的背景下,进行再生可以节省石料、沥青和燃料,降低筑路成本。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吉林嘉鹏集团副总、总工程师姜军,他做了题为《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提升及应用》的报告,通过嘉鹏集团多年来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优势,针对于就地热再生做出多项改进,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并屡次获得吉林省和国家科学进步奖项。嘉鹏集团作为吉林省公路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对于热再生技术的研发和探讨也引起了参会嘉宾的思考。
    会议现场掌声连连,不少嘉宾都表示在此次会议上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内容,并期待这种研讨型的会议以后能够增加召开的次数。随后第二天,与会嘉宾前往机荷、龙大工程现场进行观摩学习。

该信息出自砼商网http://www.ccmn.net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