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走向分析 » 正文
主动适应“新常态”绿色发展成钢铁行业大计
来源:砼商网 作者:小静 发布日期:Jan 22, 2015 阅读次数:1327 收藏 打印 
回顾2014年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产业领域的新突破,转型升级的主线都更加清晰。
  新年伊始,原材料周刊分别梳理了这一年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行业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2014年的十大新闻事件,目的在于把握原材料工业经济脉络的走向,认识不足,展望未来,记录并见证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历史足迹,敬请期待。
  2014年,钢铁行业依旧在寒冬中砥砺前行,低价格、低利润、高产量、高成本的运行特征依旧。但这一年,钢铁行业也不乏亮点,矿价大跌、规范管理、多元化、产能“出海”等关键词串联起了整个钢铁行业的运行大势,河北钢铁、海鑫钢铁等典型钢铁企业也纷纷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回顾去年,钢铁行业有喜有忧;展望新的一年,钢铁行业正孕育着新的希望,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已成行业大计。
  1 .铁矿石价格断崖式下跌 
  去年12月31日,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简称CIOPI)为253.04点,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为236.31点,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260.61点。当日,我国直接进口铁矿石62%品位干基粉矿到岸价格为70.39美元/吨,当月平均价格为68.66元/吨。此前的12月25日,62%品位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只有66.5美元/吨,相比年初133美元/吨的价格,几近“腰折”。
  同时,进口矿价的下跌也波及到国产矿。12月31日,国产铁矿石62%品位干基铁精矿含税价格为608元/吨,比进口铁矿石高68元/吨;当月平均价格为630元/吨,比进口铁矿石高101元/吨,涨幅为19%。相比去年年初916.9元/吨的价格,国产矿价格全年降幅达到三分之一。
  点评:高价风光不再
  曾经“高高在上”的铁矿石,如今早已风光不再。铁矿石价格的下跌,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一旦供给大于需求,铁矿石价格下跌不可逆转。矿价下跌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钢铁企业因成本降低而盈利好转。
  但与此同时,进口矿降价,也对国内铁矿石生产厂商造成巨大冲击,国际矿山巨头凭借低成本优势,凭借产能扩张抵消价格下跌产生的损失,国内一部分中小矿山甚至关门倒闭。当务之急,全球铁矿石市场亟须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形成一种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秩序。
  2 .我国钢材出口再创新高
  去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361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664万吨,增幅为46.8%,较上年同期提高34.8个百分点。全年钢材出口量超过9000万吨已成定局,再创历史新高。由于进口放缓,我国净出口量也显著增加,去年前11个月,我国钢材净出口量超过7039万吨,同样创下历史新记录。从主要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方式钢材出口为7989.78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95.56%,同比增长48%。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仅为193.4万吨,占比仅为2.3%。 
  在钢材出口创新高的同时,去年前11个月,我国共遭受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救济调查21起;此外,我国还遭遇多起由亚洲、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发起的钢制品反倾销调查。
  点评:眼睛向外需未雨绸缪 
  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眼睛向外,加快了钢材出口的步伐,表明我国钢材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前11个月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价格的五分之三,平均价差接近480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依然是全球钢材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在扩大钢材出口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乃是长远之计。
  3. 钢铁行业规范管理渐入佳境
  去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钢铁企业名单。至此,工信部已经公示了三批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全国共有305家钢铁企业入围,合计粗钢产能约11.5亿吨。
  《规范条件》自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据透露,工信部正在着手研究制订《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办法》、《钢铁行业规范实施导则》等配套文件,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对规范条件不断修订完善,以期建立钢铁行业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点评:名单不是护身符
  钢铁行业规范管理是工信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行业管理工作的积极实践,它不是审批行为,而是一种事中事后监管手段,进入规范名单不代表企业永远规范,也不能成为企业的护身符。
  值得一提的是,《规范条件》尤其在环保方面提高了污染物排放门槛,并进行严格审核,在评审申请报告、现场核查和遴选名单的实际过程中,环保条件也始终作为首要考核因素实行一票否决。 
    4 .河北钢铁控股全球最大钢贸商
  去年11月18日,河北钢铁集团与德高控股集团日前在京举行股权合作签约仪式,河北钢铁对瑞士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德高公司)增持股权至51%。河北钢铁董事长于勇表示,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和行业发展“新常态”,河北钢铁将更加注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更加注重产品、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更加注重自身产业链条向国际化平台的延伸与拓展;更加注重寻求与成熟国际战略伙伴的密切对接与合作。控股德高后,河北钢铁将通过德高全球布局的营销网络,准确把握国际市场需求,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延伸钢铁产业链,尽快完成从钢材供应商到综合服务商的转变,进而提升其全球销售能力、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79年的德高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年销售钢材及原材料约2200万吨,为全球4.3万多家客户提供服务。而河北钢铁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目前年产钢约4600万吨。
  点评:布局“借船出海”
  河北钢铁联姻德高,是迄今为止我国钢铁企业首次收购国际成熟商业网络,这种模式也被业内称为“借船出海”。尽管河北钢铁的产能规模国内无人能及,但其市场地位一直受到宝钢、武钢等老牌劲旅的强力挑战。
  在国内钢铁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河北钢铁加紧布局渠道营销,也是其国际化战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借助德高在国际钢铁贸易领域的优势、良好的国际声誉以及成熟的国际化管理经验,河北钢铁有望以最快的速度打造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大势下,眼睛向外,瞄准国际市场,已成为国内钢铁企业摆脱国内竞争困局的一条捷径。
  5 .海鑫钢铁集团破产重组
  2014年3月18日,由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海鑫集团钢铁有限公司被迫停产。此后,海鑫钢铁一度传出复产的消息,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11月中旬,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正式裁定受理海鑫钢铁集团4家债权人对海鑫集团的重整申请,标志着海鑫集团破产重组进入法律程序。不久后,海鑫钢铁也发布公告,面向全国邀请战略投资人参与重整重组。
  海鑫钢铁位于山西运城闻喜县,主要从事钢铁冶炼及压延加工,钢铁产能达到500万吨,曾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但是由于受到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低迷、信贷收紧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鑫钢铁从2013年年底就开始资金吃紧,直到去年终于全面爆发破产危机。 
  点评:洗牌不可避免
  背负百亿债务,海鑫钢铁的轰然倒下,为整个钢铁业敲响了警钟。在集体过冬、微利运行的境遇下,钢铁业优胜劣汰、重新洗牌不可避免。海鑫的悲剧表面上看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失误带来的恶果,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却是当下我国钢铁行业真实处境的一个缩影,主业亏损、微利运营、资金紧张……
  可以预见,在钢铁业的困境下,一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钢铁企业将率先退出市场,一场钢铁行业大浪淘沙、兼并筹组的大幕也将随之拉开,虽然会有阵痛和无奈,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是钢铁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必然选择。 

该信息出自砼商网http://www.ccmn.net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