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分析 » 正文
中央密集批复中西部铁路 三个百亿项目获批
来源:中国混凝土机械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机械网 发布日期:Oct 17, 2014 阅读次数:1000 收藏 打印 
  发改委批复铁路项目的进程明显加快。短短的一个月内,有3个投资分别超过100亿的铁路项目获批复。这三个项目分别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下称黔张常铁路)、新建柳州至梧州铁路(下称柳梧铁路)和郑州至万州铁路(下称郑万铁路)。
  一位接近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的内部人士称,铁路建设和投资进程历来都是上半年稍微迟缓、下半年加快步伐。今年的铁路建设投资形势跟往年相比,更是大好,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党和政府对铁路事业高度重视,今年年初以来,国务院在多次常务会议上提到要加快铁路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的进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亲临铁总,做出重要部署和指示。在国务院的强力推动下,铁路部门跟银行借款和在市场上发债也会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筹措资金难度不大。
  二是去年以来政府实行简政放权改革,原先卡得较紧的铁路项目审批权一部分下放给地方,一部分让企业自主决定,这无疑释放了地方和企业建铁路的活力和积极性。
  三是总体经济形势从传统统计工具来看尚欠乐观,因此仍需要一些微刺激的措施,而铁路项目历来都是拉动投资的首要选择。基于此,今年乃至以后数年,铁路的投资形势都会比较强劲。
  三个投资过百亿铁路项目获批
  以近期批复的三个铁路项目而言,其投资体量就不容小觑。
  黔张常铁路的投资计划如下: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分别出资5.5亿元、8.8亿元、43.4亿元,并负责境内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费用经各方认可后作为地方资本金分别计入股份,另外63.1亿元由铁总使用铁路建设基金安排。铁总和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负责组织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工期5年6个月。“还是传统的部省合作机制。”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表示。
  黔张常铁路自重庆市黔江站引出,经湖北省咸丰、来凤,湖南省龙山、桑植、张家界、桃源,终至常德市,正线全长339公里,设黔江、黔江北、咸丰、来凤、龙山、水沙坪、凤岩村、桑植、教字垭、张家界西、禾家村、真龙桥、龙潭镇、桃源、陬市、常德等16个车站。
  该项目铁路等级为Ⅰ级;正线数目为双线;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采用电力牵引;输送能力为货运3000万吨/年,客运2900万人/年。
  另一条获批铁路在广西省境内——柳梧铁路,该线路起自柳州,经来宾市象州县、贵港市平南县,至梧州南站,与南宁至广州铁路相接,新建正线全长233公里。该铁路等级为国铁Ⅰ级,正线数目为双线,速度目标值为160公里/小时。投资总额196亿元,由铁总和广西共同出资建设,项目业主为柳南铁路公司。
  柳梧铁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广西南联北通、东运西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西端通过柳州与黔桂铁路、湘桂铁路、焦柳铁路以及柳南城际铁路相连,东端通过肇庆铁路地区与广茂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等相连,中部在梧州与洛湛铁路相接。上述线路共同构成了西南、西北地区至珠三角的货运大通道。
  三条铁路中投资量最大的为郑万铁路——计划投资974.3亿元,最后实际投资可能超1000亿。该铁路起于河南郑州,经过许昌、平顶山、南阳、邓州、襄阳、南漳、保康、兴山、巴东、巫山、云阳,最后抵万州,全长785公里,由河南、湖北、重庆三省共同出资。
  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表示,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勘测测量阶段,该铁路设计时速在250公里以上,预计明年开工建设。 
  铁路投资重点转向中西部
  上述三条获批的新建铁路都位于中西部地区。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内,铁路投资的重点将从东部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一是国家的产业和区域政策如此,二是东部地区在前一轮铁路投资的高潮中基本已经建成了高密度、高速度的干线路网,除一些城际线路外,高速铁路网已经基本完善,现在需要补的是中西部地区的短板。
  上述三个铁路项目中,都有铁总的身影出现。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表示,虽然自2011年以来铁总原则上已经把省内城际铁路的投资、建设权下放给地方,但近年来铁总还是会参与到一些项目中去,例如刚刚获批的柳梧铁路,还有正在积极吸引民资的川南铁路。其中原因,该人士分析,一是地方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带累土地财政,导致用于基建的地方资金十分有限,不得不求助于铁总,二是实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之后,铁路站场和周边土地开发的政策放开,铁总有意于在地方城际铁路的土地开发中分一杯羹。当然,最主要的是,铁总近期资金筹措相对容易,“不差钱,所以才有余力参与到地方铁路建设中去。”
  李克强:统筹推进中泰高铁合作
  李克强总理16日在米兰会见泰国总理巴育时说,中方愿同泰方保持高层交往,落实好两国已经达成的共识和协议,统筹推进高铁等基础设施、农产品、经贸、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使中泰关系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受益于13日中俄高铁合作的消息影响,昨日高铁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数据显示,交运设备板块为昨日所有板块中上涨幅度最大的。 
  分析师认为,在高铁建设高峰阶段,受益于铁路投资高增长,最为看好的是铁路信息化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商等;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上,“十二五”期间总计投资3.3万亿元,年均投资6770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仍将维持在年均7000亿的水平以上。 
  近日,在中俄总理的见证下,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方案之一,未来线路有望从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延伸至北京,打造成为7000公里的连通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通道。 
  也有分析师认为,据相关统计,俄罗斯2030年前有意建设2万公里新铁路,其中包括5000公里高速铁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密切,此次高层牵头定下高铁合作种子,中国未来在较大的俄罗斯高铁建设中合作机会更多。 
  此次签署四方合作协议,基本确认了俄罗斯既有铁路线路改造、新建高铁项目采用中国高铁技术,这意味着国家强力推荐的高铁出海取得重大突破,要完成整个项目,除了发改委、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外,还将有铁路建设企业、铁路设备企业共同参与。 
  而在亚洲各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家纷纷制定高铁修建计划的时间点上,我国高铁外交的顺利推进有利于增强我国高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内的利好消息则是,国家发改委日前批复玉溪至磨憨铁路、辽宁锦州港至内蒙古白音华铁路扩能工程两大铁路项目。根据批复,玉溪至磨憨铁路正线全长504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445.1亿元;锦州港至白音华铁路扩能工程项目,线路全长600.5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56.38亿元。当日,中国南车(601766.SH)、中国北车(601299.SH)涨停,永贵电器(300351.SZ)、晋西车轴(600495.SH)上涨超过5%。 
  “十三五”期间,中国进入以区域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际铁路建设阶段。根据统计,各区域已有城际铁路规划达到1.95万公里,其中2016~2020年竣工里程达1.1万公里,加之在建的客运专线,预计“十三五”期间总竣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相比于“十二五”期间1.6万公里增长7%。同时,近期市场广泛预期的第五纵第五横客运专线的建设,也将在一定程度拉动“十三五”期间高铁的全面建设。
  铁路投资热潮来袭 南北车直封涨停
  行业轮动这次来到了铁路。
  2014年10月16日早盘,高铁概念股集体暴涨,板块涨幅超过4%。在早盘10点30分时,中国南车(601766.SH)、中国北车(601299.SH)突然发力,直线拉升至涨停板,截至收盘时,中国南车报收5.82元/股,涨幅10.02%,中国北车报收5.97元/股,涨幅9.94%。受此影响,高铁板块其他个股均出现暴涨,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时代新材(600458.SH)等均涨幅居前。
  上涨直接动因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发改委新核准的三条铁路建设。在16日上午,发改委在其官网上公布核准了两条铁路新扩建项目以及对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总投资的调整:对于锦州港至白音华铁路扩能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56.38亿元;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项目,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445.1亿元;调整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建设内容和总投资,调整后大理至瑞丽铁路正线全长330公里,项目总投资257.3亿元。上述三项项目总投资就将达到958.78亿。
  除此之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与俄罗斯所签订的高铁合作被视作此次上涨的最大推动力。2014年10月13日,在李克强总理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该项目造价约1万亿卢布(近1500亿人民币)。
  据此前消息,此次随李克强出访的队伍中还包括了中国南、北车的高层,这是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企业首次随同总理出访推广高铁。在10月13日莫斯科举办的“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上,中国北车副总裁孙永才还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介绍了高寒动车组等产品的技术优势。
  孙永才在展后曾表示:“在参展的时候俄罗斯总理对高寒动车组非常关注,他也说到俄罗斯地处寒冷地带,这个(高寒)动车组确实非常好,不受天气影响。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讲,应该是参与(竞标)的,300公里以上的高寒动车组是北车唯一一家生产的,哈大线上已经用了两个冬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中国北车也和俄罗斯高铁部门进行了技术交流,围绕俄方相关的一些环境、线路,以及它的运用情况,我们也会再组织进行调研。”
  分析师罗立波表示:“在访德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德国媒体撰文,希望德国允许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而中国南车也在德国成立了研发基地。欧洲是铁路技术的发源地,也是规模最大、要求最为苛刻的市场。突破欧洲市场,就意味着中国铁路装备企业将打开成长天花板,享受全球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铁路建设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
  在2014年1月时,中铁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曾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表示,2014年、2015两年,国家铁路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仍将在高位运行。其中,2014年,国家铁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300亿元,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并要求确保年内开工建设44个新项目。
  同时,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官方发布的2014年1月-8月国家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中显示,截至8月,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度为3702亿,距离全年任务还差2598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得益于铁路建设的投资加速,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高铁核心受益者在2014年上半年业绩均有不俗表现。中国南车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2%,净利润同比增长41.09%;中国北车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6%,净利润同比增长48.61%。同时,在下半年高铁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下,两家公司存货也有较大增长,中国南车存货同比增长26.02%,中国北车存货同比增长13.22%。
 中欧签订超预期大单 A股端出五大“开胃菜”
  编者按: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对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出席了多场双边和多边活动,并签订了多领域多项目的超预期大单。
  分析人士表示,李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对与签订大单相关领域如航天航空、高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A股形成提振,其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秦川发展、南通科技和圣阳股份表现出众,今日本版特对上述个股进行分析解读,供投资者参考。
  中国北车(601299) 轨交制造领军企业
  莫斯科当地时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参观“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在高速动车组展台前,李克强和梅德韦杰夫听取了中国北车副总裁孙永才介绍了中国北车高寒动车组、400公里综合检测列车、城际动车组等产品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昨日,中国北车涨停,最新收盘价为5.97元。
  从基本面来看,公司是中国产品系列最齐全、技术水平最先进、研发制造能力最强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机车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客车研发制造基地,拥有国际先进的动车组制造技术和最大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世界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基地之一;是中国最早、研发能力最强、生产能力最大、市场份额最高、品种最全的城轨地铁车辆研发制造商;是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电机、油田电机和风力发电电机最大的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4年9月11日公告称,公司于近日签订若干项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为64.89亿元,约占公司2013年年度营业收入的6.67%。
  在投资策略上,世纪证券表示,机车、动车组高速增长,订单充足支撑增长延续。预测公司2014年至2016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45元、0.52元、0.60元;考虑到铁路投资景气,在手订单充足,后续持续招标带来增长支撑,维持对其“买入”的投资评级。
  中国南车(601766) 估值利润双升阶段来临
  受利好刺激,中国南车昨日强势涨停,最新收盘价为5.82元。
  从基本面来看,公司在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占有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和城轨地铁车辆的主要新造和修理基地共13家,在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等所有业务领域市场占有率均超过或接近50%。公司目前已为大秦铁路提供了220台该型电力机车,其牵引的列车完成大秦线总运量的70%。
  此外,公司搭建了风电设备、汽车装备、工业电机、工程机械、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风电设备产业,建成株洲、天津、通辽三大产业基地,形成以株洲所整机生产为龙头,电机公司、戚墅堰所、时代新材等为配套的产业链,具有年产近1000台整机产品的能力。2011年公司研制成功2.5MW风电机组,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4年9月5日公告称,有媒体报道称国资委目前正在力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重新整合为一家公司,已基本定调,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都上报了各自方案供国资委参考。经核查,央企重组整合相关事宜由上级有关部门决定,经征询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未接到有关文件;公司及控股股东未就本公司和中国北车整合事宜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过相应方案。
  在投资策略方面,海通证券表示,铁路改革打响第一枪,估值利润双升阶段来临。预计公司2014年至2016年每股收益0.40元、0.47元、0.56元。动车下游需求快速放出,机车出口和企业自备车市场打开,中国南车业绩下滑风险释放完毕,后续将彰显业绩弹性。
  截至昨日,秦川发展本周累计上涨12.56%,该股昨日受大盘尾盘跳水拖累仅微涨0.73%,最新收盘价为10.93元。
  从基本面来看,公司主营精密数控机床、塑料机械、精密齿轮件、液压件、液压系统、电梯曳引机及特种齿轮箱;坚持“效益优先、高端发展、做精做强、服务增值”的战略发展思路,使公司成为世界级的以“高速、精密、复合、智能、绿色”为特色的大型数控机床制造企业,成为所涉及领域的技术领先者、行业领导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4年年度总体经营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77万元。
  业绩方面,公司2014年10月14日公告称,公司预计2014年1月份至9月份实现净利润0至500万元(上年同期已公告数为亏损2049.53万元,模拟合并亏损3934.0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预计2014年1月份至9月份实现基本每股收益约0至0.0080元(上年同期已公告数为亏损0.0588元,模拟合并亏损0.0633元)。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割工作,注入的资产分别纳入母公司和合并核算,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兴业证券表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期待关键零部件业务上量。预测公司2014年至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83万元、3335万元、6647万元。给予公司“中性”的投资评级。 秦川发展(000837)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南通科技(600862) 有望实现双主业发展 南通科技昨日以一字涨停板报收,该股最新收盘价为12.65元。
  2014年9月份,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控股股东南通产控、南通工贸向中航高科无偿划转其持有的15214.39万股公司股份,占本公司总股本的23.85%,其中南通工贸向中航高科无偿划转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12023.16万股)。公司拟以3.12元/股向中航高科、航材院、制造所、中航智控、中国航材、北京国管中心、京国发基金非公开发行约5.83亿股,收购中航高科等持有的中航复材100%股权、优材京航100%股权和优材百慕100%股权(预估值18.2亿元),并拟以3.12元/股向中航高科、艾克天晟、启越新材非公开发行约1.94亿股股份募集不超过6.07亿元。另,公司拟向南通产控出售全资子公司通能精机100%股权(预估值6.52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航高科,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航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若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从事热加工业务的通能精机将剥离出本公司,原有的机床业务将改造升级为数控机床及航空专用装备业务,主要为我国航空事业提供专用装备开发和制造服务;同时,本次注入的航空新材料业务行业地位突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未来,公司将成为航空新材料业务、数控机床及航空专用装备业务双主业共同发展的上市公司。
  其中,拟注入标的资产中航复材是国内航空复合材料的龙头企业,是中航工业复合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中心,技术成果孵化和转移中心,并为主机厂提供技术和服务,目前在航空级别的NORMEX蜂窝、航空高性能树脂、航空高性能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等市场均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中航复材2011年至2013年及2014年1月份至8月份分别实现净利润1773.92万元、1101.19万元、4437.86万元、9138.31万元。 圣阳股份(002580) 业绩弹性较大 截至昨日,圣阳股份本周累计上涨8.18%,昨日受大盘尾盘跳水拖累仅微涨0.51%,最新收盘价为21.42元。
  从基本面看,公司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和生产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企业之一,专业从事吸附式(AGM)、胶体(GEL)等新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圣阳”、“ABT”、“赛耐克”牌高容量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包括五大类21个系列400多个品种。公司现生产能力为年产140万KVAh,其中吸附式(AGM)电池120万KVAh,胶体(GEL)电池20万KVAh;通信用电池的产销量位居行业前五名,新能源储能用电池产销量位居行业前三名。
  业绩方面,公司2014年中报披露,预计2014年1月份至9月份净利润变动幅度-20%至20%,净利润变动区间1988.01万元至2982.01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2485万元)。业绩变动原因是,公司产能逐步得到释放,收入稳步增长,固定性分摊成本增加,竞争激烈。
  长城证券表示,预计公司2014年至201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2元、0.67元和0.96元。2013年公司整体业务净利率仅1.8%,触底反弹趋势基本明朗,业绩弹性较大,首次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北京至莫斯科将建跨国高铁 测算至少花1.5万亿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据悉,在会议中俄方与中方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莫斯科-喀山”高铁延伸至北京。这意味着,一条超过7000公里长的高铁将连同北京、莫斯科,北京通过铁路前往莫斯科的时间也有望从现在的6天左右缩短至两天。
 进展
  中俄有望跨国通高铁
  李克强访俄期间,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拟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并有望将这条高铁延伸至北京。
  根据初步设想,“莫斯科-喀山”段高铁营运后可把莫斯科到喀山两地间列车运行时间从11小时30分缩减到3小时30分,这条线路通向北京后,也能将北京至莫斯科之间铁路运行时间由原来的6天左右缩短至两天。这一“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中国高铁有望在俄落地,中国国民去往莫斯科将增加一种选择。
  据了解,目前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直飞航班飞行时间大约在9小时。两地之间既然有飞机通航,为何还要修高铁?有专家表示,相较而言,飞机运量小,高铁运量大,除了满足客运还有大宗货运需求。
  有分析指出,这条铁路的建设本身就将为中国及邻国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回报。同时,还可以改善中国西北内陆的贸易地位,为中国产品销往西亚、欧洲创造便利,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
  将洽谈设计和施工投融资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铁道处处长郑健指出,下一阶段,双方将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情况和法律组织保障方面的研究情况,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确定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
  郑健说,这份备忘录的签署,推进了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据他介绍,目前中俄双方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发展在高速铁路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服务、设备供应,投融资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难点
  技术关我国高寒动车耐-40℃严寒
  中俄高速铁路破土动工,面临哪些难题?
  俄罗斯部分地区纬度较高,虽然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温带,但铁路需穿过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地处亚寒带气候的西伯利亚地区,这无疑给铁路建设的技术、设备和车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参观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的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疑问,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否能在高寒地区运行。李克强强调,中国高铁拥有在高寒地区运行的丰富经验,技术有保障。
  昨晚,笔者联系中国北车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单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我国已完全具备在高寒地区修建高铁的能力,大连到哈尔滨的高铁就是一项很好的例证。而从行驶车辆的角度而言,中国北车生产的300公里以上高寒动车组,也已经在哈大线使用了两个冬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作为我国国内唯一一家供应高寒高铁车辆的企业,中国北车表示,会参与竞标争取让中国高寒动车走进俄罗斯高铁市场。目前,中国北车生产的高寒动车组适应的最低气温锁定在零下40度,同时要满足防雪密封、隔热保温、空调采暖、水系统防冻等技术要求。
  资金关初步测算至少花1.5万亿元
  铁路专家初步测算,北京至莫斯科铁路全长将超过7000公里,这样一条高速铁路,且不论是由俄方还是中方出资,它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来建设?
  根据此前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高速铁路建设成本核算中,目前国外其他国家修建高铁,每公里修建的成本是0.5亿美元;我国高铁技术与其不同,在成本上也有压缩,每公里修建的成本是0.33亿美元。
  如果粗略核算这条7000公里以上的高铁修建成本,如果其他国家修建,它的建设成本超过3500亿美元;如按照0.33亿美元/公里的成本、由中方来参与建设,这条铁路成本将超2300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花费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
  合作关或由中方承建以此置换资源
  除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速铁路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其余的几条跨国高铁也在筹备中。跨国高铁建设涉及国家较多,牵涉沿途各国出资建设与运营问题,因此,跨国高铁必须解决合作问题。
  王梦恕院士表示,这些跨国高铁的建设有一个原则,由中方出资金、出技术、出设备建设,建成后会由途经国家参与运营。在此过程中,中方将与相关国家洽谈,用修建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由此建立一个长效合作机制,以保障我国资源的使用。
  王梦恕介绍,目前规划的这几条跨国高铁都是参照这一理念在谈判和运作,通过“技术置换资源”的方式,一方面推动中国与周边诸国的连通,方便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也以此保障中国稀缺资源的进口,利于油路、气路畅通。
  由此分析,“用高铁技术置换资源”的合作方式也有可能应用在这次北京到莫斯科修建的高铁中。专家分析,如果采取了这样的合作方式,中方不仅要负责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建成后还将保证运营、培养人才,而中方的回报则可能是一份能源置换协议。
  现状
  每星期三或星期六,在北京站站外电子大屏幕上的最末一行,会显示这样一列列车,由北京发往莫斯科。据了解,这是目前仅有的两趟中俄国际列车,往返与中国的北京和莫斯科,一个是K3,每星期三是北京站发车,行驶5天左右到达莫斯科;另外一趟是K19,星期六北京发车,大约6天左右到达莫斯科。
  1960年5月24日,北京至乌兰巴托至莫斯科的K3/K4次旅客列车从北京出发,开始了纵跨亚欧大陆的旅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涉外列车。列车途经中国、蒙古、俄罗斯,单程运行7825公里,往返需13个昼夜。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