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支柱,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加快推进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壮大,对于改变我市工业“经济底色”,打破“路径依赖”,避免“资源诅咒”,突破“煤城之困”,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市工程机械行业基础好、规模大、集群化水平高,已形成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平地机、水泥泵车、叉车、吊管机、工程车辆等为主导产品,结构件、四轮一带、底盘件、精密铸造件、变速箱、液压件、驾驶室等零部件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总量在全国6大工程机械基地中位居第3位。济宁高新区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产业园区是全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推土机累计实现产量6132台,同比增长9.2%,挖掘机累计实现产量8662台,同比增长13.4%,路面机械累计实现产量1378台,同比增长115.9%;全市规模以上工程机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09亿元,利税27.6亿元,利润15.7亿元,有力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
根据《行动计划》内容,我市将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建设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产学研联合,创建一批品牌企业;实施结构调整行动,配套关键基础零部件产品达到国内一流配套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高端主机及特色专用工程机械产品占比达到30%以上;实施标准建设行动,力争重点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100%,主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实施产业集聚行动,规划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施节能减排行动,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力争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实施两化融合行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机械工业制造水平,促进智能化、柔性化、精益化生产,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施开放带动行动,积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博览会、展销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人才培养行动,全面提升工程机械工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水平,提高职工素养;实施后市场发展行动,支持重点企业调整战略,顺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及早布局开发后的市场业务,围绕技术服务、配件供应、维修服务、设备租赁、二手设备流通、设备早制造等领域强化开拓市场,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实施这九大行动,全市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20%以上企业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山推国家级研发试验中心,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3%以上,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推土机、挖掘机、宽体工程车等主导产品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重点配套企业主导产品达到国内一流企业配套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产品价值链全过程的信息化;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益性型转变,增长模式由规模效益向效益规模转变,力争到2016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达到200户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税80亿元,利润50亿元的目标。
为了行动计划扎实顺利推进,我市将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强化规划的科学引导作用,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工程机械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竞争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企业升级版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快速发展壮大。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制定个性化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向重点企业、项目倾斜,市财政专项资金也将对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积极促进银企深度合作,并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部件税收减免政策。同时,将依托山推、沃尔华、泰丰液压等核心企业,着力建设高新区、任城、汶上等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吸纳产业研发、制造、人才、信息资源,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扶持发展特色工程机械产业,引导同行业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鼓励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世界工程机械产业转移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活动,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投资兴业,促进更多的项目来我市落户。我市还将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和产业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全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新增长点;
紧紧追踪国际国内工程机械工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潮流,把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培养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外力攻克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此外,我市即将建立的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也将发挥行业协会在为企业提供服务、行业自律、市场开拓、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搭建企业间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企业间的配合、协作,提高整个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