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中国工程机械转型背景下的“中联密码”
来源:中国混凝土机械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机械网 发布日期:Dec 31, 2013 阅读次数:6311 收藏 打印 
摘要: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有一个理想,“把中联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打造成一艘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航空母舰",让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集体登上世界竞争的舞台,在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中拥有话语权。”

2013年,虽然工程机械行业整体而言仍未走出低谷,但 詹纯新离他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这一年,中联重科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上榜“亚洲品牌500强”的企业。

  越在“深水区”,越能显示出弄潮儿的水平。在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寻找“有质量”增长的转型路径中,让人看到了工程机械领域在寒冬下亮出的一抹春色,也看到了一个引领行业复苏企业的发展密码。



  体制创新铸就全球前六


  体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有良性循环的体制做后盾,企业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2013年中联重科实施的“事业部模拟股份制”就是企业能够保持旺盛动力的一大亮点。通过“事业部模拟股份制”这种管控模式的变革,中联重科总部将更多经营自主权、薪酬分配权授予各事业部,充分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各事业部实现了高质量的增长。

  受益于此,前三季度,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还是盈利能力,中联重科都是行业最优秀,而且公司2013年4季度单季有望实现净利润的正增长。

  事实上,这不过是中联重科21年来体制创新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家走向市场的科研机构,从“断皇粮”后的挣扎窘境到“一院两制”的新模式,从股份制改造到“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发展战略,从借款50万元起家到2013年位列全球工程机械第六位……21年来,中联重科通过体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一次次释放着巨大的能力。

  日前召开三中全会中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联重科也用自身的发展经历表明:股权多元化是打造世界级企业的一条通途。

  2005年,为谋求大发展,中联重科开始实行改制,确立了以“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发展战略。先后引入弘毅投资、联想控股、高盛、曼达林基金、让雅戈尔、中国人保、索罗斯在内的国内外际顶级投资机构。

  如今,中联重科已形成国有相对控股、股权多元化的格局。这样的股权结构,让中联重科在规范治理,科学化决策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13年,在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中联重科实现净利润37.95亿元,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一家利润过30亿元的企业。


  技术创新驱动中联重科前行脚步


  在谈到“中国制造”的时候,往往印象是技术落后、高端依赖国外技术。这在机械工业上也不例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共性基础关键零部件和工艺技术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中国的工程机械领域。


  但对于中联重科来讲,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了其拓展国际市场,打造民族品牌最强大的武器。


  与其他企业相比,中联重科有着6000人的研发队伍,20个子公司中以研发为主的有16个。据统计,中联重科发明专利占比始终保持在3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保持在80%以上,并有80%以上的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


  此外,和别的企业仅有产品开发团队不同的是,中联重科有着定位清晰的特种研究力量。这支由数百名专注于技术的博士、硕士组成的团队,配备了业内顶尖的试验装备与开发工具,承担着前沿技术研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任务,是产品开发团队最有力的支撑。


  就在不久前,随着流动式起重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落户,加上以前的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机械领域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已齐聚中联重科,工程机械行业又一项新的历史记录在中联重科诞生。


  目前,在中联重科的研发部门里,平均每天就有一个新品问世,多项产品技术在业内遥遥领先,为企业迈向更大的舞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化创新缔造中联重科商业神话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中联重科从创建初期50万元借款起步的院办企业,到年营业收入过9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二十一年来,中联重科不断创新和升华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文化的建设上,中联重科始终遵循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相结合。这种创新,不带赋予了企业一种独特的标签,还助力中联重科在国际市场上的文化融合。


  “至诚无息,博厚悠远”是中联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源于《中庸》第二十六章的核心。谈到由董事长詹纯新提炼的这八个字,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道, “至诚就是对真诚、对诚实、对诚信的执着,同时也是对理想、事业的执着。”


  在企业内部,中联重科通过管理创新、文化创新进而实现规模、效益、文化的提升,提炼出了“一元、二维、三纲、四德、五常、六勤、七能,八品”的文化内涵。


  无形的文化软实力也帮助中联重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


  贵州一家混凝土公司与中联重科洽商,在双方的首次会晤中,他们讨论的并不是产品价格、性能问题,也不是合同问题,而是从《中联报》聊起,了解中联的品牌、文化,在他们看来,文化才是中联重科最大的魅力。


  云南路桥的代表团来中联洽谈合作事宜,双方仅就中联的企业文化做了深入的交流,一个亿的大单便被中联收入囊中。

  更值得自豪的是,中联重科借助“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企业文化对意大利CIFA公司的成功整合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在整合过程中,中联重科坚持文化创新,形成了“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的发展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对这家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的成功整合,并促使其经营业绩不断刷新历史高点,2013年上半年,CIFA的利润与金融危机前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

  优异的业绩和发展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欢迎,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亲自为董事长詹纯新先生颁发“莱昂纳多国际奖”,刷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形象,“中联重科并购CIFA”也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一个写入哈佛教材的收购案例。

  在今年7月18日,在“中欧高层论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上,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参更是盛赞中联重科这种新型国际化模式。

  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汤敏认为,随着政府调结构、稳增长经济政策的推进,“快”字已不可能出现,未来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发展阶段步入提质增效的中高速发展阶段,不可能再出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也意味着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将持续,企业必须靠核心竞争力取胜。何谓核心竞争力?中联重科无疑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