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混凝土企业数量激增,现在大部分县城都有七、八家搅拌站,甚至部分乡镇都有一两家。预拌混凝土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带来混凝土质量的提高,相反,混凝土质量越来越揪心。越来越多的人转行进入混凝土行业,建立混凝土企业,然后各个老板(或者股东)的各种亲戚、朋友进入企业,有的充当管理者,有的做普通岗位职工。对于过多老板亲朋好友在企业制造的混乱,举不胜举,各种工作不配合,各种乱来,各种推诿,不好好干活却到处找事,难以管理。混凝土企业老板任用他们的亲朋好友,一方面认为自己的亲戚朋友忠诚于自己,不会背叛自己,靠得住……。事实上,多个老板(股东)的亲戚放在一起,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相互扯皮,表面一团和气,暗地里各为其主,生产难以管理,更别说保证混凝土质量了。
混凝土企业外人最多的部门,估计就是技术部门——试验室了,试验室主任一般是外聘的,试验员也是招聘的多。试验室人员在老板亲戚眼里是外人,大家一起监督,生怕偷懒。为了混凝土质量安全,混凝土企业的试验室技术人员几乎天天都在研究原材料,都做试验,做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出厂,辛辛苦苦工作,但能否真正控制住混凝土质量合却有待商榷。试验室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就是一个部门,就那么几个人,而老板的亲朋好友分布在各个部门,往往不把试验室放在眼里,有好事争着上,一旦出现问题,马上把“锅”甩到试验室。一般来说,试验室人员如果做事不强势,就会沦为被欺凌的对象。很多混凝土企业管理混乱,隐患众多,估计只要老板不清楚。混凝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旦质量出了问题难免经济不受损失,但很多管理人员,口头重视质量,管理却很混乱。也许以下现象,你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中的确存在。
(一)原材料管理混乱
混凝土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所生产的混凝土不一定都合格,质量差的原材料只会把这个结果放大。有些企业的老板,怕试验室人员(这些外人)损害自己利益,就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亲朋好友来控制原材料。这些人,有的不懂原材料,只要便宜或者对自己有好处什么都敢进,或者安排自己的熟人拉材料。一旦试验室人员检测发现质量不合格,轻者偷偷卸,重则找老板告状:“别的搅拌站都用的原材料到我们这里就不合格,试验室人员有鬼”。有的根本不把试验室人员当回事,收不收试验室说了也是白说,退不了。现实中老板认为忠诚的人,为了利益,做不忠诚的事。被认为外人的试验室人员,怕出事,处处小心,维护公司利益,却不被理解,经常背锅。
(二)砂石混合堆放
老板的亲朋好友管进料,进料管理人员是亲朋拉料,材料进场怎么方便怎么卸,完全没有章法。一个个牛气冲天,完全没有粒径、级配品种分别堆放的概念,各种不同来源的材料混放,给混凝土生产控制带来困难,混凝土一会稀一会稠。有时铲车司机为了方面,私自按照自己的意愿上料,甚至收拉材料的一包烟,帮忙掩盖而是将料粒径不同品种骨料(如粗细、砂,不同粒径石子)混合后上料,造成级配混乱,混凝土质量难以控制。
(三)粉料仓管理混乱
粉料仓标识不清,甚至没有标识,现场无人员指挥,经常发生不同厂家水泥混罐,甚至粉煤灰误入水泥罐的现象。有些管理人员认为,都是P.O42.5水泥,质量相差不大,可以混装。却不知,不同水泥厂家的凝结时间、水泥混合材品种、助磨剂、石膏品种用量都有差别,水泥收缩有很大差别,会增加开裂的风险。有些管理者把不同水泥混用,侥幸没有裂缝的现象归结成经验使用。混凝土企业应加强粉料罐的管理,正确的做法是标识牌上应有厂家、品牌、品种、等级等标识。
(四)不检测砂石含水率
很多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相信感觉,不进行试验,而是凭感觉估算含水率。更有甚者,有些砂在料场流出一地水,砂子的含水率一年到头都是5%。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重视砂石含水率检测,尤其是砂含水率,从外观上看湿度状态的砂,含泥量不同,细度模数不同均造成含水率有较大差别。因此,应重视砂含水率检测,不能仅凭经验估算,以免误判,造成混凝土用水量偏高,强度降低却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此外,试验室人员配备不足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压缩试验人员数量,降低生产成本,造成正常的原材料检测不能有效进行。
(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管理混乱
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可以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混凝土质量都十分重要,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重大质量事故。很多混凝土企业往往忽视对其他部门的过程控制,把关注重点放在试验室,出了问题让试验室去处理,去“背锅”。试验室人员到处救火,疲于奔命,然而“薪不尽,火不灭”。
(1)生产过程中调度人员无序发车,不能及时与工地联系,根据需要调配车辆,造成有的工地车辆积压,有的工地断车,一两小时混凝土不能到达工地。
(2)检测人员忽视混凝土出厂检测,生产过程中不能有效巡检原材料使用情况,完全是配合比输入后“自动生成”,放弃混凝土质量过程管控。
(3)操作人员,私自更改配合比,不顾工程部位,不经过试验室技术人员审核,乱套配合比,随意改变用水量控制坍落度。
(4)铲车司机随意上料,上料情况不通知主机及相关试验室人员,造成主机操作用水量控制失控。
(5)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罐车司机私自加水,甚至私自添加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甚至有些司机故意不放净刷车水让混凝土稀些。运输过程中,不转罐或者随意熄火。遇到特殊情况,不向公司联系,不征求试验室意见,私自处理混凝土。
(6)技术性资料管理不规范,各种技术资料不能及时归档保存,出了问题可溯源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