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多搅拌站仍面临粗放式管理的现状,在成本问题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成本控制于企业而言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对于搅拌站这类成本占有比例极高的企业更甚。
搅拌站的成本应该怎么看?
砼sir简单画了个图帮助大家理解↓↓↓
如图,在所有成本中,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就是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体现在采购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三方面。
采购:由于原材料有政府预算指导价对比,价格透明,故而价格影响相对较小,但其差异主要来自原材料的质量和企业的资金实力。
技术和管理水平:影响较大,两者紧密关联。高的技术水平可以带来相对低廉的原材料成本,但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特别是在采购和质量控制的环节上出现纰漏,会使高的技术水平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
人力成本:固定工资体现的是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绩效工资考量的是管理制度是否合理。
管理费用没啥好说的。
了解了成本构成以后,咱们再重点看看如何实现成本控制。
原材料的选用
水泥:
水泥和砂石的选用,在原材料进厂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混凝土生产应以质量稳定、信誉好的大型旋窑水泥为主,进货时要严格控制散装水泥的入罐温度(以不烫手为宜)。否则,水泥入罐后会出现结块等问题,不利于商品混凝土的搅拌,造成浪费。
粗细骨料:
采用优质的砂石料,以稍高的单价换取混凝土强度是值得的。因此,在强度和强度保证率相同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商品混凝土混合材料的费用往往还低于使用劣质砂石料的费用。
目前,天然砂资源日趋紧张,建议机制砂。使用机制砂时,应将石粉含量控制在10%以内,同时严格控制其单级最大压碎值(不超过25%)。目前,在项目施工中,监理单位一般要求进行筛沙洗石,如果进场砂石含泥量高或粒径与设计不符,就会造成很大浪费。因此,材料进场前还要到材料原产地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优质材料。
外加剂:
矿物外加剂的种类有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磨细天然沸石、硅灰及其复合物等。为保证外加剂的有效含量,应加强对液体外加剂浓度的检验。更换外加剂的品种时,必须将原外加剂储存罐及计量器具内的残留物清理干净。
目前所用的膨胀剂多为粉状产品,且掺量较大,为此,最好设专门筒仓,在同一计量计内与水泥、矿物外加剂一起累计计量。各种化学外加剂均应按相应规定分批抽检其商品混凝土的主要物理性能。
此外,还要与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水泥及矿物外加剂进行适应性验证。目前,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单价、质量参差不齐,且一般单价较高,不能小视其在商品混凝土成本中所占份额,因此要多进行试验和对比,优化外加剂的使用成本。
水:
混凝土一般采用饮用水,若采用非饮用水,应事先或定期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如不符合,还要通过商品混凝土试验确定能否使用,以免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造成浪费。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的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一个项目乃至整个公司技术水平的体现。操作人员要贯彻“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思想,配比设计要考虑施工现场的难度,要认真研究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找出规律,使配合比更加科学、合理。
配合比的确定
一般可根据水泥强度等级、粗细骨料粒级及外加剂种类,初步设定若干个适当间隔的水灰比。并进行一系列的配合比试验后,根据生产控制水平所确定的配制强度,选定不同商品混凝土强度对应的水灰比。然后调整配合比并试拌,试拌后商品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满足要求即可作为选定的配合比。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商品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确保出厂时不离析、不泌水、不粘、不抓底,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对于有特殊要求或特种商品混凝土,还需要专门设计,配合比并进行相关试验。
配合比的控制
为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可在每个工作班对每种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抽取一次商品混凝土拌和物,进行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分析试验。同时,也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科技攻关,在满足现场实际需要的情况下采用新配合比,积极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找到高价、稀缺材料的替代品,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控制事故率
事故是指因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的损失,包括退灰、倒灰、降标号使用、工地修补、额外检测、赔偿等,不管是谁的原因造成,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但一味的追究事故责任,不分析事故原因,只会治标不治本,其实事故率是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应该对事故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搅拌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