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土质量(强度)的因素有:(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2)砂、石等粗细骨料的性质;(3)施工质量;(4)养护温度与湿度;(5)龄期……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6 -2011) 第8.1.4 条、《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12)第7.5.2 条、《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第6.1.2 条三本规范及标准均有关于控水的条款:“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及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该条为强制性条文。
表1 每盘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允许偏差
2.1 加水现象的存在
房屋建筑工程基本实现了混凝土商品化,经对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了解:在同一时段,同一班的混凝土作业中,偶有出现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和扩散度等性能不一样的情况;在温度相对较高的季节, 当坍落度变小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时,施工现场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加水现象。
2.2 一般不会发生加水现象的情况
2.2.1 冬季浇筑混凝土不需要加水
主要原因有:
(1)冬季气温低,混凝土拌合物水分蒸发少,混凝土坍落度受影响相对较小;
(2)钢筋模板等表面温度低,粘结和附着的水泥浆量相对少,混凝土泵出容易,下料容易。
2.2.2 雨季浇筑混凝土不需要加水
主要原因有:
(1)雨季天气温度相对低,混凝土拌合物水分蒸发少;
(2)混凝土骨料可能会含有一定的水分,混凝土供应商会针对骨料含水量调整用水量,但不一定调得那样准;
(3)泵管、模板及钢筋表面被雨水淋湿,不吸收水分,混凝土泵出容易,下料容易,所以基本不太容易发生加水现象。
3.1 经过多年的跟踪分析, 加水现象一般发生在以下5 种条件下:
3.1.1 施工项目部及其他质量主体现场监管工作不力的工程项目施工上。
3.1.2 混凝土作业班组缺乏质量意识,为了混凝土浇筑方便,为了混凝土的表观密实,避免因振捣不实而承担责任的作业队伍中。
3.1.3 春、夏、秋等温度相对较高的天气条件下。
3.1.4 配筋相对较密,截面较小的墙、柱、梁等构件浇筑过程中。
3.1.5 现场准备条件不充分或是混凝土运输车辆积压时间较长的情况下。
3.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水方式
经过多年的跟踪分析,混凝土浇筑过程一般有以下5 种加水方式:
3.2.1 直接在泵车进料口挂一根水管;在现场无监管或监管人员不尽职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进行。
3.2.2 在混凝土运输车进料口挂一根端部弯曲的水管,躲蔽现场监管,混淆监管视线,偷偷地加水。
3.2.3 在作业面, 混凝土入模的同时注水;利用现场监管人员不到工作面旁站而偷偷地加水。
3.2.4 利用混凝土运输车自带水箱,以冲洗运输车名义往运输车入料口加水;混淆监管视线,蒙混监管人员偷偷地加。
3.2.5 在混凝土搅拌站,改变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加大水灰比或者是增大坍落度;在现场监督管理较严,有监理及甲方旁站,为了浇筑方便,利用搅拌站管理制度缺失或与搅拌站的工作人员联合进行。
3.3 混凝土浇筑, 五种加水方式对混凝土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3.3.1 在泵车进料口加水,由于水未能与混凝土拌合,可造成混凝土离析,拌合料可能会出现分离现象,甚至造成堵泵现象。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带有水印或翻砂(如图1、图2)。
3.3.2 混凝土运输车进料口加水,水和混凝土料经过了一次短暂的拌合过程,相对于第一种略有好转,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还是很大。
3.3.3 可造成混凝土骨料分离,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局部质量影响较大,后果最严重。
3.3.4 以冲洗运输车名义往运输车入料口偷偷加水,这种情况产生的后果与第2 种基本差不多。
3.3.5 改变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加大水灰比或者是增大坍落度,这种做法产生的后果,相比于前面几种,有一定的优越性,混凝土拌合物是均匀的,其成型效果较好。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混凝土供应单位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而对混凝土进行试配,增加外加剂掺量,这种情况可能对混凝土质量影响相对较少, 但成本会有一定的增加;二是,混凝土供应单位不负责任,直接加大水灰比,降低了混凝土强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以上5 种加水方式,都可能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4. 在严禁加水的规范条文指导下,现提出一些能够顺利浇筑混凝土的措施
4.1 编制合理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
4.1.1 针对工程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方案需考虑:
(1)现场施工作业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2)混凝土运输及输送方案选择;
4.2 科学合理地进行现场工作准备;针对作业人员进行特殊天气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工作技术交底
4.2.1 根据现场条件,对质量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特殊天气条件下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在高温条件下的施工准备工作、作业条件、操作工艺、质量要求、应急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等。
4.2.2 使作业人员能够掌握混凝土在高温及异常气候条件下的浇筑方法,以及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4.3 合理调节混凝土供应量
根据现场准备工作情况,与混凝土供应商约定混凝土供应速度(发车频率);在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前提下,避免车辆大量积压;减少因车辆积压造成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保证混凝土从搅拌、运输到入模时间最短。
4.4 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坍落度
与混凝土供应商约定,根据结构特点、天气情况对混凝土进行试配, 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 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要求;结构不同时混凝土坍落度应有所区别;天气不同时混凝土配合比应有所区别。
4.5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混凝土供应商协商,对运输车及输送泵管采取合理的隔热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4.5.1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低于规范限值,具体措施有:
(1)应对搅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采取遮阳防晒措施。
(2)高温施工时,对露天堆放的粗、细骨料应采取遮阳防晒等措施。必要时,可对粗骨料进行喷雾降温。
4.5.2 对混凝土运输车、输送泵管采取隔热措施,对混凝土运输车采取保温、输送泵管采取包裹措施避免热辐射传导,降低罐内管内温度,减少因罐壁及管壁温度升高而造成对混凝土水分的蒸发及其对坍落度和强度的影响。
结束语
混凝土强度关系到工程结构安全,混凝土耐久性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寿命,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混凝土的入模成型性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