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砼闻天下 » 正文
实例分析外加剂超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
实例分析外加剂超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
来源:砼商网 作者:砼商小编 发布日期:Aug 17, 2020 阅读次数:2017 收藏 打印 
近年来,随着商品混凝土被广泛应用,混凝土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一些混凝土企业对生产过程缺乏严格管理,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也给企业本身带来了不可预估的损失,以下从外加剂超量而引发的质量问题通过几个案例进行探讨分析。
1、外加剂计量失控,混凝土出现异常情况
案例:
某工程在浇筑一层梁板柱C25混凝土,搅拌车到达工地卸料时,发现混凝土塌落度明显过大且有离析现象,混凝土表面有黄色液体冒出,放入斗车中静置20~30分钟,出现贴底现象,表面泌水严重,且呈黄色。
原因分析:
在生产该批混凝土之前,操作人员就发现外加剂计量有异常,并及时通知机修工前来查看,经查问题出在传感器上,于是更换了一个新的传感器,但是未及时进行校秤。接班的操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生产,结果就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后经校秤,发现计量偏差超出一倍以上,导致外加剂严重超量。
处理:
将这部分异常现象的几车混凝土全部作报废处理。
防止措施:
(1)加强搅拌站各部分的维修和保养,尤其注意计量部分的检修,防止生产中某一部分失控,对于涉及计量方面的检修或更换,尤其是秤体、秤体连接件以及传感器的更换,必须重新校秤,正常后方可使用。
(2)搅拌站操作人员和试验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心,不合格的产品或有异常状态的混凝土决不可马虎出厂。
(3)加强人员管理,完善交接班制度。
2、外加剂秤碟阀故障,外加剂渗漏而引起超量,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
案例:
某市政桥梁工程在浇筑桥面铺装C40混凝土,当天早上6:00开始浇筑,共4车30m³混凝土,9:30左右全部浇筑完毕。第2天早上,施工单位发现最后1车所浇筑的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凝结,前3车很正常,且到第2天晚上才完全终凝,大大超出正常的凝结时间。
原因分析:
施工单位现场操作人员介绍,当时最后1车混凝土到工地坍落度较前3车明显偏大,因没有影响泵送和施工,也就没有在意。搅拌站的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结合浇筑时的情况,初步判断是外加剂超量而引起的。后经仔细检查,发现外加剂秤的蝶阀关闭不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漏秤,因未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了外加剂超量。
处理:
通知施工单位加围栏防护,防止踩踏,继续加强养护,混凝土凝结时间虽然延缓,但不影响最终的使用质量。
防止措施:
(1)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建立定期设备巡查制度。
(2)加强操作人员和质检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教育。
(3)要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避免不合格混凝土出厂。
3、缓凝型外加剂外渗法超量,导致混凝土出现异常情况
案例:
某搅拌站夏季施工中由于工地停电近4小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太大,搅拌站为增加坍落度而不增加水灰比,采用添加外加剂的办法调节坍落度,但由于外加剂掺量过多,混凝土施工后12个小时不凝结。
原因分析:
夏季混凝土生产用的外加剂是一种带有缓凝组分的复合型外加剂,如果一味采用掺外加剂来调整混凝土坍落度,必然将缓凝组分带入混凝土中,致使缓凝组分超量,混凝土凝结时间大大加长。
处理:
通知施工单位延缓拆模时间并禁止上人踩踏,继续加强养护。混凝土凝结时间虽然延缓,但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防止措施:
(1)出现坍落度损失过大时,搅拌站技术人员应分析原因,即使掺外加剂也要适量,坍落度的调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掺加外加剂或补充少量水,不应由施工人员随意加水,防止因水胶比增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2)可将难以调整以达到坍落度要求的混凝土降级到其他工地使用,实在无法使用的做报废处理。
由于外加剂而引发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鲜见。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在使用外加剂的时候,要加强重视。
作为混凝土企业的技术人员,应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外加剂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管理人员应加强外加剂相关设备,尤其是计量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检修;
操作人员要严密监控异常情况的出现,严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质检人员要增加抽样频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杜绝问题混凝土出厂。
总之,要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就要严格管理,重视细节,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要在预控上多下工夫,严格做到防患于未然。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