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砼闻天下 » 正文
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矢志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
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矢志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
来源:砼商网 作者:砼商网小编 发布日期:May 2, 2018 阅读次数:3239 收藏 打印 

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

湖南日报记者 黄利飞 邹靖方

2008年,他来到长沙,从零开始,干起了高端地下装备制造。我国盾构机的“逆袭”之路,由此开启:打破垄断、替代进口、直至走出国门“攻城略地”。

如今,他掌管的企业,生产基地从长沙、株洲,扩散到乌鲁木齐、包头、兰州、四川隆昌等地;产品从盾构机、高速铁路道岔,延伸到智能大型养路机械、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一艘从“地下”到“地上”的高端装备制造航母,已然成形。

他,就是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

他,矢志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

 敢为人先“霸得蛮”

 4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沙经开区的铁建重工采访。装备车间,4台带着红色大圆盘的庞然大物,引人注目。

铁建重工掘进机综合班班长田海乾介绍,红色大圆盘是盾构机的“利齿”——刀盘,车间同时有5台盾构机在装配。

从2010年第一台盾构机下线至今,铁建重工共研发了7大系列、50余个规格的盾构机。

在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在华电银川集中供热项目穿越黄河隧道等工地,铁建重工盾构机正在大显身手。

10年前,中国盾构机市场,还是进口货的天下。

 “进口的盾构机,上亿元一台,贵;而且配件供应不及时,服务也跟不上。中国的高端地下装备不能受制于人!”刘飞香介绍,自己搞工程出身,长年用国外产品没少受气。

 铁建重工布局盾构机,是2008年。

 那时,国内基本没有盾构技术基础,铁建重工尝试与外企合作。但外方条件苛刻、谈判艰难,刘飞香拍案而起:“谈不下去,就不谈了;既然要干,就自己干!”

刘飞香意识到,中国高端地下装备自主创新已刻不容缓!

 “创业之初条件很艰苦,办公室就是几间临时搭建的‘铁皮屋’。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冻得直打哆嗦。边研发边建设。”刘飞香回忆。

2010年,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国产首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开路先锋19号”,横空出世。

 “这台盾构机国产化率达到87%,创造了当时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盾构机的最高纪录。”谈及这一成果,刘飞香自豪难掩。

首台盾构机“首秀”就选在家门口:参与长沙地铁建设!

在长沙地铁盾构机采购竞标中,铁建重工的产品凭借与长沙地铁地层高度吻合适应,低碳、环保、噪声小、安全性能好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方案,比国外同等配置的产品便宜约500万元的性价比优势,“完胜”国外知名品牌。

原本均价在1.5亿元左右的“洋盾构机”,在中国市场被迫降价30%。

 此役一炮打响,铁建重工盾构机名声大振,随即在市场一骑绝尘。

 如今,铁建重工盾构机,已连续4年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TBM(岩石隧道掘进机)和大直径盾构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

 “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在铁建重工技术总监刘在政看来,刘飞香生就了一副典型的湖南人性格。

 重视科研“技术控”

 从零起步,10年做到国内最大的高端地下装备制造企业,铁建重工成功秘诀何在?

 “好产品、产品好!”刘飞香回答掷地有声。

 “好产品”,就是公司只做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为做到无可替代且充分掌握市场定价权,刘飞香对全员下达了硬邦邦的命令:铁建重工只做非标产品,而且只研制能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必须处于国内行业前两名。

依靠颠覆式技术创新,铁建重工研制的数百台盾构机,每一台都根据项目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要求,量身订制。

 “产品好”,就是公司提供给用户的都是质量性能一流产品。

 好产品、产品好,靠的是科技创新!

 国产首台常压换刀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沅安号”,是常德穿越沅江隧道的“钻地神器”,常压换刀是其“独门绝技”。

 以前,泥水盾构机更换刀具,工作人员需“全副武装”在高于正常气压2倍以上的环境下作业;“沅安号”设置一个闸门,切断刀盘位置与外部的联系,工作人员得以在常压环境下作业,避免了风险,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铁建重工常德沅江隧道项目服务经理张克强介绍,带压换1把刀,需要1天;常压换1把刀,只需40分钟。

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采用液压马达和电机双驱动,彻底解决了一个世界级难题——“卡机”。能够从容应对极易塌方的“蚀变破碎带”,让地质条件复杂地带“钻山打洞”变成现实。

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突破了自动泥浆保压技术等关键技术。

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能效等级高于国际能效超高效等级和国标2级……

铁建重工“无往不胜”,制胜“利器”即强大的科研能力。

铁建重工首席专家何其平介绍,刘飞香就是一个十足的“技术控”。他亲自兼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10多年来边学边干,醉心钻研技术难题,已成中国地下装备领域名符其实的“技术权威”。而为了搜罗顶尖技术人才,他更是“掘地三尺、不拘一格”。

程永亮,铁建重工总经理。2008年进铁建重工时,是河南一家企业的技术科长,才30岁。为了将这个在国内盾构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收入麾下,刘飞香“三顾茅庐”,还给出了集团副总工程师的位置,让他管理一支400多人的研发团队。

科技创新,在铁建重工有着不可撼动的优先地位。多年来,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始终在5%以上,2018年达到了6%;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始终在20%以上。

如今,铁建重工研发团队已有1200人。在刘飞香带领下,公司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12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000余件,连续4届摘获中国专利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建议,在湖南组建“国家地下工程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我国成为行业国际标准的缔造者。

 思维超前“看得远”

 10年前,铁建重工从株洲到长沙,原本计划建设一个盾构机维修基地,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刘飞香了解到,未来10年,我国铁路、公路、地铁等非开挖建设工程将达6000公里以上;而当时盾构机市场基本为国外产品占据。

 “仅地铁建设这一块,市场空间就大得很!”刘飞香信心笃定,决心自己制造盾构机,吃下这块香喷喷的“大蛋糕”。

那时,国内通用工程机械市场一片红火,有人建议铁建重工生产挖掘机等产品。

刘飞香断然拒绝。他对自身的优势劣势,心中有数。

 “工作前24年,我一直在工程施工现场,在盾构机需求侧,懂工法、知道需求痛点,这对后来11年转到产品供给侧,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参考;通用工程机械领域,需要铺天盖地的营销和服务网络,而且当时做的企业太多了,竞争已是白热化,铁建重工毫无优势,只能一直做跟随者。”

从一开始,刘飞香就立志做中国高端地下装备制造的“领跑者”。

扬长避短,决胜千里。盾构机需求井喷之时,早有准备的铁建重工,势不可挡。

在不少人眼中,铁建重工已是中国高端地下装备的“带头大哥”,刘飞香已是功成名就,应该可以放慢脚步喘口气了。

“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刘飞香说。

目前,我国90%以上的隧道施工,仍然采用传统人工钻爆法。这种方式施工速度慢、安全系数低、环境污染重。

对此,铁建重工正在打造隧道施工装备智能机群系统,让每一台装备都具有机器人特征,最终实现钻爆法施工隧道“黑灯”“无人”作业。

2016年7月,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智能化凿岩台车、混凝土喷射台车等隧道施工高端装备,先后从该园区下线。

推动中国隧道智能化施工,铁建重工责无旁贷。

铁建重工在高端地下装备市场突飞猛进的同时,还在着手布局“地上”高端装备产业。

 2017年11月,铁建重工宣布,拟投资100亿元,在长沙建设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生产磁浮列车、磁浮货运系统、悬挂式单轨列车等产品。

 ■短评

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黄利飞

铁建重工从零起步,经过10年发展,以颠覆式创新,擎起自主创新大旗,在高端地下装备领域,彻底打破国外产品垄断,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实现了我国高端地下装备从技术到市场在国内的全面主导。

这是一个立志“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的企业家的情怀与梦想,这是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又一生动诠释,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鲜明体现。

我国的科技创新,在诸多领域已经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升级。数字时代、信息社会,完全可以通过“弯道超车”,不断突破“大国重器”的核心技术瓶颈。

创业之时,铁建重工没有盾构技术基础、缺少盾构研发人才,刘飞香自己也是这个领域的“门外汉”。为扩大“见识”,刘飞香带队技术团队,将世界上最顶尖的盾构机生产厂家走了个遍。比较方知差距;知差距才有更高追求;与此同时,铁建重工重视人才,将企业的科研创新,放在不可撼动的优先地位,依靠企业懂得隧道施工工法、了解市场需求痛点和难点的优势,刘飞香带领技术团队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力气、用真功夫,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最终成为中国高端地下装备的“领头羊”。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考察长江经济带时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方能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领跑行业、领舞全球。

刘飞香率领的铁建重工,为中国制造树立了榜样!


来源:湖南日报

注: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新浪网、红网等主流网站均对本文进行了转发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