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走向分析 » 正文
【趋势】绿色制造:水泥行业的前行之路
绿色制造:水泥行业的前行之路
来源:砼商网编辑部 作者:砼商网编辑部 发布日期:Oct 27, 2017 阅读次数:1240 收藏 打印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绿色制造成为了各行业、各生产单位积极践行的发展目标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发展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率先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先进典型,2017年9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

在这份涵盖了201家绿色工厂的名单中,包括了12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水泥企业。水泥作为传统建材行业的中流砥柱,其标杆、示范作用显而易见。水泥企业争建绿色工厂,将为整个建材行业带来以“绿色”、“环保”为导向的长远影响。

以这12家企业为先锋旗帜,整个水泥行业如何践行绿色制造的具体要求,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头戏”。

理念技术齐头并进 绿色制造大势所趋

然多年来水泥行业在我国稳居“支柱产业”的地位,但其造成的污染、对环境带来的各种危害仍不可小觑。空气污染、水污染、大量消耗资源,这些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令人们对水泥生产有着长期存在的不良印象。所以绿色制造理念的出现,立刻受到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包括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在内的多方支持。

绿色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但当时获得的关注度并不高。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出现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面临着种种危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制造业大量消耗了地球上的环境资源,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环境污染。

正是面对这样的困境,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较为系统化的绿色制造概念。绿色制造的目标在于: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效率最大化,并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协调优化。可以说,绿色制造概念的提出,积极应对了几十年来人类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并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制造的概念指引下,水泥企业在近年来的生产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从生产到利废的整个过程,都在逐步融入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力求打造水泥的绿色制造模式。

此次获评绿色工厂的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从原材料的选择上就为绿色制造下足了功夫。为了减少天然原材料的使用比例,尽可能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粘土变成了粉煤灰、煤矸石、钢渣等工业废弃物。此外,矿山开采的废弃矿石实现了再利用,企业联合天津矿山公司,将这些矿石制成商品骨料,保证了废弃物的再利用。通过此举,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同样获得绿色工厂殊荣的山东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公司投入专项资金,对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重点治理。目前,其粉尘排放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针对烟气对空气产生的严重污染,公司设置了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将缓解、消除雾霾,保障人民的生活环境视为己任。

在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企业还在余热发电方面付出了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有效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企业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

诸如此类的绿色制造生产工艺,近年来在水泥行业的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升级。以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为例,许多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正在逐步推广,并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实现普及。不难看出,水泥行业的环保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通过绿色制造理念地引领和生产单位的积极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逐渐加入到绿色工厂的“大部队”中来。

环保问题由来已久 短期利益埋下隐患

此次工信部发布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一方面肯定了多家企业、单位在此前一个阶段付出的努力,而另一方面,也是在重申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呼吁其他企业直面挑战,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制造理念的全国化推广、实践。

水泥行业作为传统建材支柱行业,在环保工作、绿色生产方面理应成为各行业的标杆。然而多年以来,水泥生产的“绿色化”进程虽然广泛推广,但仍前路漫漫。究其原因,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部分企业在生产工作中迟迟不愿迈出绿色环保的第一步。

小粉磨站的大量出现,其实就是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的一种体现。由于投入成本较低,短期内获利较高,不少投机者在各地开设小粉磨站,几乎成为了水泥生产领域的“毒瘤”。为了保护环境,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小粉磨站的关停工作。尤其是近年来行业对“窑磨对接”能否实现的探讨,就是防止粉磨站持续破坏环境、造成大量污染的一个课题。

现下,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监管部门仍不时发现违规运营的小粉磨站。这样的情况也成为了水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追求短期利益的缩影。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获得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一部分企业逆势而为,坚持使用落后的生产技术,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仍在加剧。

此外,由追求短期利益引发的水泥供大于求的现象仍在持续“困扰”着整个行业,使绿色制造迟迟不能实现普遍化。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尚未解决。这看似只是生产活动或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同样是阻碍水泥绿色化生产的问题之一。

由于产能过剩,部分地区水泥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此起彼伏”。价格战作为其中的首要表现,严重影响了整个水泥行业的良性发展。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科技水平、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企业,因为缺乏市场竞争中的筹码,连年出现严重亏损,直至走到破产的边缘。试想,在这样难以扭转的逆境之中,连控亏、扭亏都遥遥无期,企业领导层又怎么可能专门拿出时间和精力解决环保问题呢?

不难看出,绿色制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一个需要全行业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的要务。缺乏科技创新、工艺改良,会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再到危及存亡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终持续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这样的恶性循环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为了实现绿色制造,水泥企业需要的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结一心,在同一个目标的引领下齐头并进。针对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资金的情况,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稳固根基”,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获得升级;另一方面,两家企业合并的同时,其各自曾经的销售范围也能够获得整合。在资金、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合并后的企业也就能够有实力在“保全自身”的同时,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稳固企业的产销渠道,开辟新市场,实现更多盈利,并以此为契机,在企业内逐步推动绿色生产。

从宏观上来讲,化解产能过剩不仅是针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其意义也同样关乎水泥行业的绿色制造目标。例如近年来全国广泛推行的冬季错峰生产工作,目前已得到了很多区域的水泥企业的一致响应。错峰生产是水泥企业去库存,稳定市场价格的有效方式。在引导水泥行业平稳发展的同时,也为控制冬季雾霾高发、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水泥企业推行绿色制造,关乎全行业的共同参与。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相结合,将会改变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旧貌”,打造水泥生产的绿色“新颜”。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