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结构初期以及投入使用后都有可能形成裂缝。假设不以积极的措施治理早期裂缝,那么必然会埋下隐患,影响建筑项目日后的使用,而投入使用后之所以会形成裂缝,其根本原因在于承受了过大的荷载。基于此非常有必要深入解析引起早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
1早期裂缝分类
1.1早期裂缝(先天及原生裂缝)、后天裂缝
先天裂缝:即设计不当而引起的结构裂缝。原生裂缝,即结构中的裂缝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而引起的;后天裂缝,顾名思义即结构在投入使用后由于长期荷载或者由于不正常使用,而引起荷载过大,造成的突发损伤裂缝。一般认为前两者属于早期裂缝。
1.2变形裂缝、荷载裂缝
变形裂缝:即受温度、膨胀、收缩以及不均匀沉降等因素而造成的裂缝。荷载裂缝,即早期裂缝的一种,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动、静的在外荷载有关。
1.3贯穿裂缝、表面裂缝、纵深裂缝、清层裂缝
所谓贯穿裂缝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整个构件中,都存在裂缝,比如从板梁到梁底、空腹处;或者囊括整个腹板、马蹄T梁裂缝;表面裂缝,通常情况下针对此类裂缝,可结合灌浆封闭等简单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可,短期之内,并不会对结构的受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就建筑物的裂缝分类来看,约有50~60%属于此类裂缝。
1.4按是否受力区分
其一是非受力控制断面:通常此类裂缝并不会对结构受力产生多大的影响。即非关键部位出现表面裂缝,常见的包括桥梁护栏附属结构、工程等等。相反的如果是关键部位,即结构受力控制断面存在早期裂缝,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重建、加固等处置措施。而在决定采取何种处置措施时,首先需要结合裂缝的性质,比如出现于结构受拉区、索类结构锚头等等。
2早期裂缝成因
2.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因素
水泥:水泥对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品种、强度、凝结时间、细度、安全性、水化性等等;骨料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骨料的线膨胀系数、强度、含泥量、表观密度、硫酸盐含量、弹性模量、吸水量等等;而水中的物质含量,比如氯化物、可溶物、不溶物、硫化物、硫酸盐含量等因均有可能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比如影响混凝土强度、干扰水泥水化、不利于外加剂充分发挥作用等等;外加剂,当前在相关领域已经充分运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了,由此非常有必要充分关注其与水泥的适应性;外掺材料:毋庸置疑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将粉煤粉、高炉矿渣、矿物质超细粉等工业矿渣掺于混凝土之中,以提升其性能优势,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些物质是否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抗裂性。
2.2结构设计
超静定结构在混凝土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存在较多的内部约束之外,局部受力、变形都有可能使其它部位应力、变形,这样一来,即很容易引起部位开裂,尤其是抵抗力相对薄弱的地方。构造钢筋过少。在设计时,容易忽视布置构造钢筋,而多以计算控制断面主盘布置为,就当前结构的使用要求来看,现有钢筋构造明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结构中较易开裂的部分多为应力集中、界面突变以及结构角隅等,未合理的设置结构缝。
2.3温度应力
由于混凝土水化热、日照温度等局部温差变化与收缩,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结构,并形成裂缝。混凝土会随着所温的降低,而收缩变形,同时又会受到内部热账混凝土的影响。
2.4混凝土施工工艺、养护因素
除浇筑之外,其施工工艺还包括运输、拌制等;在具体施工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衡器的准确性偏低;②运输环节,存在严重的水泥资源、混凝土损失、离析现象;③未能使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出现严重的离析、不密实、模板变形、温度升高等问题;养护措施及施工环境:假设施工环境的风速大、空气较为干燥、湿度偏低,那么即意味着混凝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蒸发掉水分了,引起大面积的混凝土收缩;如果不能切实做好棚罩、洒水、覆盖等相关工作,那么刚完成浇筑的混凝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会面临着严重的失水问题,加之抵抗塑性收缩拉应力的影响,极易引发塑性裂缝。
2.5干缩、收缩、沉淀裂缝
在混凝土终凝前,很容易发生塑性收缩,新浇混凝土的泌水速度如果小于其表面水的蒸发速度,由于表面失水过为严重,就会加大颗粒毛细管压力,此时混凝土的表面由于拉应力的影响而发生收缩,混凝土在塑性状态下,其抗拉强度是最低的且小于拉应力,就会形成塑性收缩裂缝。而在完成终凝后,由于水泥浆体损失水分而引起的裂缝,即为混凝土干缩裂缝。而沉淀裂缝指的是由于骨料下沉而引起的裂缝,其多发生于抹面后、振捣、浇筑等施工环节之中。
2.6荷载、振动裂缝
此类混凝土裂缝与施工时各种不当措施有关:①临时增加荷载;②施加预应力;③拆除吊装、支架的时间过早,这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偏低以及施工机具的振动、运转而引起混凝土受损。
3早期裂缝控制措施
3.1降低水化热
在选用水泥时,尽可能的选择水化热低的的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在拌和物拌中要积极降低水胶比,比如使用减水、缓凝等外加剂,从而优化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流动性,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控制水化热,同时具有延缓热峰时间的作用;另外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多加粉煤灰、骨料等掺和料。
3.2预防收缩裂缝
首先合理选择水泥,尽可能选择收缩量小的,比如粉煤灰水泥、低热减水剂,这有利于避免水灰比过大,而引起干缩,合理把控混凝土搅拌及施工配合比,尽量将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在设计用水量之中,为减少收缩,还可适当掺加合成纤维;尽量不要选择阳光直射或者夜间浇筑混凝土,另外为了减少形成裂缝,在完成浇筑之后,可配合二次抹面的方法,为了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水份,需要合理调整配合比,增加混凝地水;加大养护混凝土工作,比如结合实际引入遮阳、挡风等相关措施,尽可能使混凝土保持表面的湿润度,结合实际,适当延长养护,合理涂刷养护剂。
3.3控制温度应力裂缝
同样是从选择水泥方面入手,尽可能选择那些凝结时间长、且低水化热的的水泥,除了可将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加入混合物之中,还要确保所选择的粗骨料的颗粒级配佳、粒经大;在正常施工、泵送的基础上,控制混凝土流动性,水灰比,从而达到减少混凝土用水量的作用;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如果施工时温度较高,可降低原材料的温度,浇筑尽量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在运输混凝土时,一定要做好遮阴工作,比如置埋混凝土,通入冷水降温,使用冰水作为搅拌用水;合理化施工顺序,结合各种方法降低构筑物散热约束,合理控制内外温差,以控制速率。
3.4施工控制
做好施工管理,提升模板支架的承载力,稳定性、刚度;在振捣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下情况:①砂浆过于集中;②混凝土摊铺;③混凝土流淌等,由专人监管振捣过程,避免发生松扣下沉等问题,同时在拆模前一定要确保其试块的强度符合设计允许值;加强管理,在具体绑扎钢筋时要做好管理负弯矩钢筋的工作,在振捣混凝土时要始终“快插、慢拔”这一基本原则,如果振捣的时间过短,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相反的如果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出现浮浆问题;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工作之后,还要进行二次收面,具体选择在二次振捣、终凝前进行;合理设计施工时间,避免由于工期紧,而影响承载时间,损伤混凝土局部形成集中应力,最后形成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扼要分析了混凝土结构早期收缩裂缝,希望本文的研究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同行及相关人员深入混凝土结构早期收缩裂缝的研究,通过分析,共同探讨,集众人之智慧,为建筑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贡献。然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故本文尚存诸多不足之处,肯请诸位老师见谅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郭晓红,张文杰.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的分类和成因分析[J].科技风,2011,09:34.
[2]张宏伟.现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148.
[3]张迎春,祝寿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成因分析与处理[J].江苏建筑,2016,06:36~38
【推荐】
【资讯】如何应对混凝土销售合同中“不合理条款”
【动态】献礼十九大!出口订单批量交付,徐工混凝土机械上演别样的速度与激情!
【创新】新型抗震混凝土:可防止地震时墙面倒塌
【企业】三喜临门 柳工公司开拓欧洲市场信心足底气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