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工干起,到如今的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已耕耘工程机械行业45年。在他的带领下,徐工集团从濒临破产的老国企,一步步成长为规模超千亿的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主要指标连续28年居全国行业第一。在2017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徐工集团位列第七位,是唯一入榜前10强的中国企业。今天,这位拥有42年党龄的十九大代表,带领徐工集团正在按照“跻身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的战略目标,加快冲向全球产业的最高峰。
行大道,狠抓改革突破
1999年,徐工集团深陷发展困境,45岁的王民临危受命,担任徐工集团一把手。王民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资产重组,果断砍掉一大批“吸血”的小公司,突出工程机械主业;整治作风,提出“七项专项治理”,整顿小金库、干部作风、住房、使用汽车、公款消费等问题;推行竞聘上岗制度,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重磅组合拳之下,徐工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高速发展中的徐工集团吹响“登顶产业珠峰”的号角。王民提出,距离“珠峰登顶”目标,徐工集团面临10%的“超级难题”,包括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要进一步突破,人才作用方面需要充分发挥等。为了破解这“10%的难题”,三年多来,王民带领徐工集团上下,围绕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的“三有一可”发展理念,发起了一场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的“绿色创想”工程,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王民表示,只有坚守改革、聚力创新,徐工集团才能代表中国企业全力走向高端化和国际化深海,全力冲刺珠峰之顶。
担大任,坚守产业报国
近年来,世界工程机械市场出现了历史性的波动,而国内市场也从高峰一路持续回落。但王民没有选择战略退却,因为他深知,加快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是徐工集团当仁不让的时代使命。
高举“坚守主业”的大旗,徐工集团紧紧扭住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全面发力高端产品创新,在历经数年低谷淬炼后,重回增长轨道。2017年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约40%;徐工品牌主机出口量增长84.8%,自营出口量增长101.7%;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倍和3.1倍;主要指标稳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位。
“技术领先、用不毁”,这是王民受到德国人“工匠精神”启发后提出来的,体现了王民以及徐工集团对高质量、高标准的自觉追求。在这一追求下,徐工集团突破了高端产品创新与关键零部件技术难关,在过去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三大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增添了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重卡与环境产业“新五样”具有全球行业竞争力的主力板块;在这一追求下,徐工集团总价值近2亿美元的大型成套矿业装备在今年8月出口发车,成功在国际工程机械行业“三高一大”(高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吨位)领域发出了“中国声音”;在这一追求下,徐工集团加快了物联网、工业云与智能制造布局,2016年徐工牵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了中国首个“Predix平台”——“徐工工业云”,创新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和全球“工业4.0”进程。
成大器,加速全球布局
在王民看来,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就必须放眼全球。作为行业龙头,徐工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企业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号召下,目前徐工产品销售网络覆盖178个国家及地区,在海外拥有123个一级代理商、260个服务网点、200多个备件网点,第一时间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在非洲和中东、中亚等市场,徐工集团更是牢牢占据第一位置。
徐工集团还组建欧洲、美国、巴西和徐工4大研发中心,初步建立起能够支撑整个徐工集团国际化拓展的研发和技术平台,显著提高了在相应关键零部件与产品领域的研发能力。徐工欧洲研究中心产出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使中国企业首次拥有液压系统关键技术,实现了行业突破性发展。徐工集团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已可实现对远在巴西、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设备远程监控,真正做到全球服务“零距离”。
“我们的一大短板是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只有约30%,五年达到50%将是我们最大的战略机会。”王民表示,未来10年,国际化战略将是徐工集团首要目标,“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收官时,徐工集团一定要跃升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豪华俱乐部,为国家贡献一个‘珠峰登顶’的世界级百年徐工和高端装备制造的强大品牌。”
【推荐】
【资讯】全力推进机械行业转型升级 实现由大变强
【市场】再战雾霾:山东、辽宁、山西采暖季水泥企业停产半年
【行业】深圳市吹响全面推进高性能混凝土试点工作的号角
【分析】搅拌站 料仓安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