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号不同容重不同 
	混凝土的容重随着混凝土标号不同而改变。容重大小要根据配合比来,按每立方米组成混凝土各种材料的比例,相加得出混凝土容重。混凝土的容重一般指新拌制的湿混凝土的容重。 
	例如C25,经几次试配确定组成材料中: 
	水泥:减水剂:砂子:碎石:水=1:0.022:1.59:3.39:0.47=水泥372kg(15.4%)+减水剂8.2kg(0.3%)+砂子593kg(24.6%)+碎石1260kg(52.3%)+水175kg(7.3%)=2408.2kg/m3。即该C25的容重为2408.2kg/m3。 
	怎么取 
	总信息取值是前提条件,很重要,否则计算无意义。虽然各种电算程序对总信息的取值都有详细的说明或规定,但不少设计人员并未充分了解其含义,取值不妥屡有发生。 
	混凝土容重宜取27~30:梁、柱、剪力墙等考虑粉刷或装饰面层后的容重应大于25kN/m3。 
	如考虑粉面20厚砂浆: 
	柱400×400: 
	γ=(4402-4002)×20/4002+25=4.2+25=29.2, 
	柱600×600: 
	γ=(6402-6002)×20/6002+25=2.7555+25=27.8, 
	柱1000×1000: 
	γ=(10402-10002)×20/10002+25=1.632+25=26.632, 
	梁250×500(板厚按100mm计): 
	γ=(290×420-250×400)×20/(250×500)+25=3.488+25=28.5, 
	梁300×800(板厚按100mm计): 
	γ=(340×720-300×700)×20/(300×800)+25=2.9+25=27.9, 
	剪力墙厚200: 
	γ=40×20/200+25=4+25=29, 
	剪力墙厚300: 
	γ=40×20/300+25=2.67+25=27.67, 
	可见,梁、柱、剪力墙截面尺寸越小容重越大,如贴面砖、花岗石,容重还要加大,设计人应综合考虑本工程梁、柱、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大小及面层材料,确定一个较合适的混凝土容重值。 
	容重与亏方 
	容重就是密度的另一种称呼,容重会牵扯到你的混凝土数量,这一点会对你的经济有一些影响。混凝土的容重和它的材料组成有关系:石子、砂、水泥、水、外加剂、粉煤灰等。这在配合比的料单中都有明确的标注。特别是现在的一些搅拌站在你不经意间给你做手脚。 
	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的情况下,容重相对较大,比如C35的混凝土每立方配合比(比重、容重)的密度是2420千克。实际在过磅的时候给你按照2400千克计算,这样的混凝土无形中就增加了一部分。如果混凝土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能显示的比较少,如果有几万立方,你在这里就会亏损几百立方的混凝土。你可以计算一下每120立方混凝土就亏损一立方,如果有12000立方混凝土你就亏损100立方混凝土。 
	混凝土出厂的塌落度一般是合格的,但到了现场以后就会减少一部分(塌落度损失),这样的混凝土你要检测,不能泵送,于是你会要求搅拌站调整塌落度。这个塌落度调整搅拌站一般都是通过加水来完成的,实际上加水以后到现场的混凝土是合格的,在出厂前过磅,就会把水按照混凝土的价格卖给你,这样你的亏方量就会更多,不信你可以在现场做实验,检测一次。 
	根据我的现场数据统计,混凝土的塌落度越小,你的混凝土亏方的数量越少,如果你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来验收方量,你会减少损失,还有扯皮的净重和毛重问题,有时候司机在车上过磅,有时候在车下过磅,都不一样,有些小猫腻只要你留心就会挽回你的一部分损失。 
	测定方法 
	1、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提手。对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拌合物采用容积为5L的容量筒,其内径与高均为186±2mm,筒壁厚为3mm;骨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时,容量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骨料粒的4倍。容量筒上缘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 
	容量筒容积应矛以标定,标定方法可采用一块能覆盖住容量筒顶面和玻璃板,先称出玻璃板和空桶的质量,然后向容量筒中灌入清水,当水接近上口时,一边不断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应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入任何气泡;然后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将容量筒连同玻璃板放在台称上称其质量;两次质量之差(kg)即为容量筒的容积L; 
	2、台称:称量50kg,感量50g 
	3、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JG/T3020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4、捣棒:应符合规程第3.1.2条的规定。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湿布把容量筒内外壁擦干净,称出容量筒质量,精确至50g; 
	2、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应根据拌合物的稠度而定。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动台振实为宜;大于70mm的用捣棒捣实为宜。采用捣棒捣实时,应根据容量筒的大小决定分层与插捣次数;用5L容量筒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25次,用大于5L的容量筒时,每混凝土的高度不应大于100mm,每层插捣次数应按每10000mm2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各次插捣应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棒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器外壁敲打5-10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 
	采用振动台振实时,应一次将混凝土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筒口。装料时可用捣棒稍加插捣,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土,振动直至表面出浆为止。 
	3、用刮刀将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应填平;将容量筒外壁擦净,称出混凝土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50g。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的计算应按下式计算: 
	Rh=(W2-W1)/V)*1000 
	式中Rh-------表观密度(kg/m3) 
	W2----- 容量筒质量(kg) 
	W1-----容量筒和试样质量(kg) 
	V-----容量筒容量积(L) 
	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至10kg/m3 
	普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在2350至2450(kg/m3)  
	容重参考 
	不同强度等级预拌混凝土的容重参考表,  砼强度等级容重 (Kg/m3) 
	C10  2350 、C15  2360 、C20  2360  、C25  2370  、C30  2370 、C35  2380   
	C40  2390 、C45  2400  、C50  2420  、C55  2420  、C60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