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编制的混凝土及灰浆制备机械与设备行业国际标准正式出台,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个由中国主导参与并正式出版发行的国际标准。业内人士指出,该标准的出版发行,不仅有利于促进该类机械设备的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合作,而且将助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获得海内外同行更多的认可。可以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学徒”到“师傅”的过程,也正是中国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未来,随着中国制造实力的不断提升与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工程机械将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改造自然的力量。
面对竞争不甘落后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广泛用于建筑、水利、道路、矿山、港口等领域施工的工程机械,无疑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中获得了超越自身身体机能的能力。因此,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一直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关键指标。泰国国家火车站、肯尼亚蒙内铁路、文莱跨海大桥……如今,在“一带一路”诸多的超级工程中,密布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身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在涵盖面广、需求量大、种类繁多的工程机械领域,却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上世纪90年代初,当中国大地上正涌动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浪潮时,工程机械市场上却充斥着大量的“洋品牌”。彼时,善于生产挖掘机和矿山设备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推土机、叉车、盾构机等方面优势明显的日本小松株式会社,以自行式平地机、压路机、矿用卡车方面见长的瑞典沃尔沃集团,无不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快速发展。
开放就必然会带来竞争。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国内工程机械从业者既没有畏惧开放带来的竞争,更不甘于落后,而是奋起直追。1992年,时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成立了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开始探索科研体制改革之路。当时,混凝土输送泵这一产品海外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95%,但在詹纯新眼里,这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恰恰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1993年,我国第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输送泵在中联诞生,当年即实现了销售赢利。然而,由于中联刚刚开始将图纸向产品转化,技术经验有所不足,已售出的混凝土输送泵一度出现了质量问题,技术人员不断“救火”。于是,詹纯新果断决定全面停产,在深入现场调查后,对产品进行全面改型与重新设计。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新一代产品终于下线,中联免费置换了前期销售的10台旧产品。从此,中联重科的发展之路便越走越宽。
第一台智能型沥青洒布车、第一台橡胶粉改性沥青设备、第一台自行式碎石撒布机、第一台导热油加热就地冷再生机……尽管在产品分布上与中联重科等巨头不同,但作为路面施工机械的专业生产商,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起亦将技术作为生存之本,不仅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如今产品更是远销海外50余个国家和地区。
时机成熟出海并购
随着中国建设热潮的不断深入,一批优秀工程机械企业在国内站稳脚跟。与此同时,不少发达国家由于建筑市场相对饱和,一些优质工程机械生产商则饱受需求不足、成本高企之苦。这时,赴海外投资并购,成为了不少国内工程机械巨头开放发展的最新选择。
波兰HSW公司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其生产的全系列推土机世界领先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行业人才。2012年1月31日深夜,经过22个月的艰苦谈判,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了HSW民用工程机械业务单元的新主人。
作为全球第一大装载机制造商,柳工的总装车间每7分钟就有一台工程机械设备下线。入主HSW公司之后,柳工波兰管理团队立即成立了若干专项小组,分别负责精益生产、采购、研发、人力资源、IT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不仅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显著降低,而且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将柳工品牌的挖掘机和装载机引入波兰并成功下线。HSW公司出现了收购初期即实现扭亏的业界奇迹,柳工则因此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
无独有偶,徐工集团近年来亦积极对德国施维英等欧美优质工程机械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同时,徐工集团还不断加大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步伐,以更好地整合海外资源,布局全球市场。如今,徐工集团的“走出去”战略逐步收获实效:数个海外研发中心及装配厂陆续投产,产品覆盖177个国家及地区,280多个海外代理商提供营销服务……2017年1—5月,徐工品牌出口超24亿元,同比增长94.18%,其在巴西、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市场占有率继续稳居国际品牌前3位。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自主研发与前沿性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不少国内优秀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积极赴海外并购优质同行或零部件供应商,本质上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是开放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海外并购,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摆脱单纯依靠贸易方式拓展海外市场时面临的保护主义与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直接整合海外优质企业的技术积累、销售渠道、工业人才等优势资源,从而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说。
整合优势走向全球
如今,敢于海外布局、善于海外合作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越来越多,“学徒”正逐步成长为“师傅”。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股份”),于1988年由中外合资组建成立,是一家专门从事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相关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生产研发的企业。2012年,非洲纳米比亚共和国西部的一处矿山需要采购一批330吨级电动轮矿车,这让北方股份嗅到了拓展非洲市场的机会。
然而,在全球矿用车领域,以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和日本小松公司为代表的国外巨头企业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这些巨头强大的品牌和技术实力,让其他企业难以企及。为此,北方股份借助自身合资优势,先是在大功率驱动技术上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深度沟通和交流,解决了双能源技术在大吨位电动轮矿用车上的应用问题。经过近10个月的联合研发,国内首台采用架线技术的大吨位电动轮矿用车终于诞生。在随后的经销环节,北方股份面对海外客户在知识产权、工期保障、招标程序等方面对中国企业的疑虑,主动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与外方技术团队反复开展了数十次的技术交流,最终以严谨的数据对比和精细的售后服务方案征服了对方,填补了我国高端重型矿车参与世界级矿业项目建设的空白。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自主发展结合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已经形成规格系列化、型号多样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等比较竞争优势,这为工程机械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沿线国家发展的需要。苏子孟预计,“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不但能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更将为上下游相关行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步入下半场,而包括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在内的很多地区还处于城镇化建设的起始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与潜力巨大。有研究报告显示,2016—2020年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意投资需求在10.6万亿美元以上。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基础性工具,工程机械产品在设施联通方面的需求潜力不言而喻。可以说,中国工程机械未来在海外大有可为。”周民良说。
周民良进一步指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想把握住开放发展的新机遇,既要整合海内外资源,及时推出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亦应注重相关国家在劳动力、法律、环境、安全审查方面的政策风险,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推荐】
【资讯】中国工程机械权威奖项评选启动 BICES 2017隆重颁奖
【分析】为什么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和回弹值换算后强度相差很大?
【市场】回顾2016年工程机械行业:破冰重生
【数据】工程机械6月份数据持续超预期!下半年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